第9部分(第3/3 页)
,不能互相干扰。比方说幽王和褒姒吧,本为阴阳,如果幽王一心在外理朝政,褒姒安心伺候服侍幽王,也很和谐。真正能够经营好家庭的人,应该懂得“知其雄、守其雌”。可惜幽王并不明白这个道理,竟然利用自己在政治军事上的权势来取悦褒姒,博得美人一笑,最后当然要落得那样一个下场了。
一个君王错误的爱情导致了一个辉煌的朝代的灭亡,而一个普通老百姓要是不懂得这些道理,恐怕也是要伤害到自己、家庭和亲友的。
所以说,人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要考虑到其反面的结果。居安思危,处荣要知其辱,多考虑不利的事情将会怎样发展,时刻防患,做到富而不淫,贵而不骄。这样做才能让事业处于不败之地,长期发展。
点击(1567) | 评论(7)
司空图①:李老对这也有研究?高手高手!看来李老的这些阴阳思想也是放之四海皆准了,我也在我的《二十四诗品》中套用一下,才写到诗的劲健,这劲健表面看来是知雄,其实内在也应该要有一种守雌的品质吧。
某诗人:楼上的道理说的是那么回事,不过对于真正实践来说,恐怕是知雄容易守雌难啊。知雄守雌,阴阳互补调和,这大概也是李老心目中理想的圣人吧。
韩信②:李老说得有理,俺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也算是守雌吧。
刘邦③:韩将军那也将就着算是个守雌吧,不过我在鸿门宴上向项羽那厮称臣,才叫窝囊呢。赵佶④:都说李老和儒家相互对立,我倒觉得其实是共通的。比方说李老这里说阴阳,还有好些地方说“冲”、“天之道”,好像和儒家的中庸是一致的。再比如说前面李老博客里说的三宝,什么慈啊俭啊,不敢为天下先啊,好像都能在儒家思想中找到呼应。仔细体会,其实是一体的。不过因为老子和孔子两位大师所处的思想阶段不一样,造成了一些差别而已。
江徵⑤:楼上这话我赞同,我向来觉得老子之道与儒家之道只存在层次上的差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比如就拿知雄守雌这个道理来说,有无不可分离,道德不可偏举,那么有极和无极也就是互相统一的了。无极类似于道之体,是不可言说,难以体会的;有极类似于道之用,即“德之见于事”者,那么,当无极之道体现出它的作用时,就是“中庸”了。
蔡京⑥:万岁爷也在这里?老臣正在研究您的“瘦金体”书法,实在是好啊,佩服佩服!
①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论家。
②韩信(?―前196),江苏淮阴人。汉初军事家。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胯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又投奔汉王刘邦,经丞相萧何力荐,成为刘邦手下大将。
③刘邦(前256―前195),即汉高祖,西汉第一个皇帝,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
④赵佶,即宋徽宗(1082―1135),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5在位),宋神宗十一子,画家,书法家。著有《御解道德真经》。
⑤江徵,清朝学者,著有《道德真经疏义》。
⑥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历任户部尚书、右仆射、后至太师,他虽是遭世人憎恨的奸相,然书法颇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