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页)
皮?可是哪怕是有感情的两个人走到分手,也不过是同样的两种结局。爱情到底是什么?婚姻又到底是什么?
唯一一次义无反顾的爱情只给过余文佑,结果无功而返,到如今只能含笑祝福。而与屠则的感情,自从敏锐的发现了屠则的小心思后,她顿时竖起防卫、如同一个刺猬。算计,她比屠则更明显。反观几乎从不算计的余文佑,他们都确实不是好人。所以活该她错过。所以两个不够直白的人才是绝配吧?熊友琴头痛,果然是人都喜欢单纯,她是改不了臭毛病了,只能调整心态适应。至于感情则不可强求,或许时间长了就可以回温。她是行动派,并且从来知道想要得到的前提是付出。既然如此,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第102章 好合
熊友琴是一个听的进劝会思考同时也有行动力的人。她在包晴天与余文佑的批评中意识到了家庭的复杂性远超过工作。与很多人的认知不一样,实际上工作场合对任性的包容度比家庭要大很多,因为你有无数次重启的机会。只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可以换一家重来。公司的要求也特别单一,能干活就行。再加上大家都习惯性在外人面前克制,因此比起家里来说,公司是多么的温情脉脉。反观家庭,很少有人能够重启,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绝大多数都是在不停的伤害原谅中轮回而不自知。
比如说熊友琴自己的家庭,看起来一片和美,其实父母早已转化为亲情。很可笑不是么?亲情?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最后成为了亲人。最可笑的是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当然。可是熊友琴觉得不对。爱情是爱情,感情不可能转化,转化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麻木。习惯于一个人的存在,就像亲戚一样,天然存在不可选择,所有的感情基于不可选择的牵绊。她的亲妈能够打着为她好的名义逼她嫁入极品家庭,而她在不自觉的洗白亲妈的行为,不是不恼火,而是无可选择下的认命。没有人可以选择亲戚更没有人可以选择父母儿女,所以大家已经习惯了认命。
如果熊友琴是个认命的人,就不会活成今天的模样。于是她开始反思。从对周边的观察来说,她很少看到过爱情。但凡夫妻已成长辈,浓情蜜意就消失不见。小时候遇到过一件事印象深刻,一对四十多岁的男女牵着手走在大街上有说有笑,年幼的她对妈妈说:“那一对夫妻好恩爱。”
妈妈却撇嘴:“什么夫妻,狗男女,出来偷。情的。”
“啊?为什么?”熊友琴不明白。
“哪有老夫老妻这么亲密的?”妈妈理所当然的道。
熊友琴如遭雷击,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怪不得有婚外情!原来传统中唯有婚外才有情,婚内有的只有习惯与麻木。
长大以后发现不单夫妻,连周边的相处时间长的情侣也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哪怕她和屠则在好感消退后剩下的也只有名为理智的适合。能够让她感受到爱情的唯一一对,只有新近认识的穆景明夫妻,或许这也是她下意识先找包晴天的原因。看到他们后,才能发现夫妻与夫妻的不同。那两个特别猛的人,区别于电视上一看就很假的歇斯底里,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默契完全无法用语言描述,非要说的话就是眼神、气场。接触很短,但很震撼。
当然她也观察过余文佑。第一段感情中,她觉得很正常,因为两个人虽然都是男人,但模式与自幼观察的没有区别。异常的反而是与卓道南,特别……怪。如果不是有穆景明夫妻的两相印证,她大概会觉得余文佑与卓道南才是不正常的。可是从逻辑上推导,不正常的恰恰是她自幼所接触的家庭。再往深里想,结论很容易出现,饱暖思x欲,穷人家没有获得爱情的资格。向往爱情,可是真的转角遇到爱,大脑本能的开始以超越四核的速度在运算,这个人适不适合我?如果脑子更笨一点,就会只考虑条件。男的是否能赚钱,女的是否能干活和生育。好原始的本能!
家里催促回家的电话和短信不断,熊友琴想起面对村里的三姑六婆就觉得很痛苦。别看她对于未婚生子的事说的轻描淡写,实际上想要说服家人需要无数场战争。优势仅仅在于她不常回去,三姑六婆最多三五年烦她一次,而屠则的妈则可能每天都烦她,两权相害取其轻而已。腊月二十九,几乎是最后回家过年的机会,熊友琴冲着打电话来的妈妈发飙了:“你不是说我不带屠则回去就别回去过年吗?”
崇德婶张了张嘴,不知如何回话。面对一个从小就长反骨、翅膀硬到全家人捆起来都不如的女儿,她已经完全丧失了应对能力。熊友琴是他们家的权威,甚至是全村的权威,服从传统与服从权威到底选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