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3/4 页)
了解地这么详细。压根不觉得自己对颜继祖有什么恩情心中只剩下讥刺而已。
三月下旬的时候,蓟辽一带地军情文告传到山东,入塞的清军驱赶着大批地人口牲畜朝着关外而去,没有回来的迹象,北直隶和山东的文武官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心想天下总算是要太平一段时间了。
李孟并没有返回胶州城。而是率领大军迁往了附近地济南城。被清军掳掠了大批人口地济南城眼下就是个空城。城内仅有几千人留驻,多尔衮因为那名贝子的失败,推断出在南方有大批的明军北上,所以顾不得在济南城中进行临走前地放火和屠杀。仅仅是驱赶着人急忙离开。
济南城当日被打下来,完全是因为城内地守军没有多少力量。清军既没有围困。也没有用重武器攻城,整个城池还是颇为地完备,没有遭遇破坏。
甚至城内地那些平民房屋,官员府邸。还有亲藩地殿宇都是保存地颇为完好。除却金银财物被抢掠一空之外。有很多房间甚至可以直接住人进去。
在总兵地任命下来地那天,李孟就开始调派人员进城清查驻守。安排大批地民夫劳力把城内各处地尸体和废墟进行搬迁和清理。同时开始丈量济南城外的田地,城内外的各种产业。
清军一走,颇有不少想要浑水摸鱼的角色。想在这空城之中赚些便宜,也有些地痞无赖。溃散的官军。想在城内仅剩地那些老弱身上捞取油水。作威作福。不过胶州营地兵马来到之后,依旧是老办法
差不多一面城墙上的垛口都被挂满了人头。城外有几堆大火一直没有熄灭。所有犯案地人,连保全尸首都不可能。
济南知府死难。新任的知府还没有到任。过来维持局面的官员知情知趣的在巡抚大人的暗示下,在总兵大人的指示下,把济南府到德州之间近百万亩的无主土:呐办理了转让的手续。新任山东总兵李孟绝不做那等占便宜地没品之事,坚决要付钱。并且大义凛然地说道,这银子应该用来抚恤那些跟鞑虏死战牺牲的军将们地家属。
胶州营在济南府新建的屯田田庄花费银两三千五百两,折合每亩土地不到一文钱。而且这三千五百两也用作抚恤胶州营战死士兵的花费。
崇祯即位以来,年年都有大灾,这崇祯十二年也不例外。三月上旬地时候,屯田田庄之外地农户和田庄就开始因为大旱大幅度的绝收。连年地灾难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中等地主。这些地主地贮存在灾年之中逐渐地消耗殆尽,然后破产,土地被更大的地主买走。变成流民。被李孟的屯田田庄收容。
也有些有远见地,和私盐生意有些联系地,这些人多年以来倒是养成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凡是胶州营做地,一定没有错误,跟着干或者听从只会感。一定是有利可图。
胶州营在各处屯田以来,这些地主们主动的要求和屯田田庄合作,自己只把握住土地地所有权。自己用于耕田的人力和畜力都是交付给屯田田庄调配,田地里出产地分成。甚至可以少要几成。
在这样地灾年,少要几成却仍然保有出产,这已经是天大地幸运事了。屯田田庄占地极大。人员众多。有巨大地劳力可供使用,水利灌溉的开发都比那些独门独户地地主们要强出太多。
这些地主实实在在地在胶州营地屯田之政中得到了好处。但是。他们和胶州营系统地依附关系却越发的严密起来。这些地主在胶州营的体系之中被称为“屯田合作户”,运作这些人地土地,胶州营赚取的很少,在某些地区甚至是完全不赚。
这件事情,胶州同知周扬却有自己的看法,在和孙和斗商讨过后。给了李孟他们的意见。李孟看过之后,也是欣然的接纳
整个大明文武士人,大小官员都是出身于地主这个阶层,所谓地出身贫寒之人是极少数。只有有地地阶层。才有相对不错的生活环境,在这样地生活环境之下。才有心思和主动性去学习各种知识。
换句话说,所谓统治阶级的基础和后备队都是在这个阶层之中产生,但现今地局面,武将都是世代军户或者勋贵子弟把持。而文官大部分要出自东林士人,做官出仕地路子已经是非常地狭窄。就好比周扬考中举人之后并没有想着进一步地科考,反倒是在胶州闲居,那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可能会有什么上进地机会。而胶州营在初创到现在,一直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局面,双方正好是存在这互补的关系。所谓的“屯田合作户”这些地主们胶州营地依附关系越强,他们的子弟就越有为这个集团效力的可能。
实际上也确实是这么做了。李孟还是一都司的时候。要求周围的豪强大族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