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中午,小邓子果然按太子的吩咐弄来了两大盆子清炖羊肉,这些庄稼汉们可能也很长时间没见到肉了,眼睛都绿啦,也顾不得那么多规矩,狼吞虎咽地把两大盆肉吃了个干净。
司马遹也跟着凑热闹,拿着个碗跟大家一起抢,这顿饭吃完,大家的感情又拉进了一些,感到太子真是个不错的人。
“李老头,今天下午你们按照这个标准把菜畦整好,否则晚上就没肉吃了!”吃完饭司马遹做了个示范,用铁锹把菜畦拍的有棱有角,整整齐齐,抬起头对众人说道。
“殿下放心,我们今天一定把他弄好!”不等李老头回答,大家已经七嘴八舌地答应了。
“好,小邓子你记着今晚如果大家把地整好,晚饭菜里就要加肉!”
司马遹高声说道,庄稼汉们的热情一下就被再次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几天,司马遹每天吃过早饭后就泡在暖棚中,指挥着众人,将菜地浇了一遍水,撒上从马圈里拉来的马粪,两翻两平后,撒上了菜籽,开始育秧,而这时天气已经越来越凉,到了瑟瑟的晚秋!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暖棚里的菜已经发芽,晚上也要用草帘覆盖保温了。
第二十九章 规划皇庄
晚上洗过热水澡,吃完饭司马遹来到小书房,绿珠又在屋里加了两盏灯,把书房照得亮堂堂的。他坐到书桌前,铺开一张大纸,用镇纸压住四角,这是整个皇庄的地舆图,是司马遹让府里管事重新誊描的。
这图明显是用原始的象形绘图方法绘制的,没有比例尺,符号代表,有山就画座山,遇河就画条河,既不符合司马遹这个现代人的看图习惯,也不精确,他今晚要做的工作就是重新绘制一张图。
司马遹一伸手,小邓子急忙打开自己打来的木盒,里边撂着一套直尺,圆规和三角板这些绘图工具,这些都是按照他的吩咐让府里的工匠打造的,用的都是上好的黄铜,精雕细琢,上面还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箔,看着亮闪闪的。
他拿起看了看不由的摇摇头,这么简单的东西工匠们都要花费不少心思在上面雕出花饰,可见整个社会风气讲究奢华之盛。
司马遹拿起直尺在纸上画出了框架,标上了方向,几天的调查巡视,他已经将整个‘领地’的地理水文情况烂熟于心。侦察获取兵要地志是一个特种兵的基本功,这些事情难不倒他。
半个时辰后,一张用炭笔绘制的地形图出现在白纸上,河流,村庄,沟渠,树林,道路,甚至乡间农人走的小路都一一在图上标明。
“小邓子,你能看得懂吗?”司马遹用毛巾擦擦手问站在一边的小邓子。
“能看个大概,有些东西奴婢还不大明白画的是什么?”小邓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你把这个誊描在另一张羊皮纸上,本宫歇会,刚刚累的手腕都酸了!”司马遹接过绿珠递过来的茶杯说道。
“殿下,这么细致的活儿,还是让我来吧,小邓子粗手大脚的恐怕干不好。”
绿珠一看忙抢着说道,描图不能用尺子圆规,全凭手上的功夫,而且用的是最细小的毛笔,能不走样儿地描好还真不容易。
“好吧,那就让绿珠来吧!”
司马遹喝了点水,翻开笔记,里边记录着他这几天的‘调研’成果,看着上面的文字,他的心也变得沉重起来。
刚刚结束三国乱世而统一不久的西晋,除了那些上层高门大户外底层的民众生活并不是那样幸福。
户调式是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灭吴、统一中国的当年颁行的。其中主要包括土地占有制度、赋税制度和有关贵族、官僚的待遇等的若干规定。
三国时期,田地的占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封建国家所有,多以屯田的形式进行经营;一类为私人占有,多集中在世族门阀的手中。
曹魏后期,政治日益黑暗,许多屯田被贵族和大官僚据为己有,大量的屯田客了沦为私家的农奴。而尚残存在国家手中的屯田,其剥削不断加重。
至魏末晋初,“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屯田客)得二分;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晋书-传玄传》)。
屯田客的生活十分困难,这样的屯田实在无法继续下去。
公元264年(魏咸熙元年),“罢屯田官”(《三国志-魏书-陈留王奂纪》),凡是典农中郎将,都改为郡太守,典农都尉都改为县令、长。
于是,大量的屯田客转化为自耕农,也有不少田地和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