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页)
防卫厅情报本部,在“百鬼夜行”行动开始之前,便通过对多年来录制的香港各大媒体新闻节目进行嫁接和拼凑,制作了大量的“伪新闻”通过“置行崛”、“烟夕罗”
2个电子情报站对香港市民进行播放。
一时间“驻港部队叛变”、“平叛部队不惜使用重型武器”、“大陆坦克冲破罗湖口岸”、“特首遇刺”等谣言通过香港的“主流媒体”在香港市民中传播着。而街头不时传来的枪炮声和空袭警报更为这样的谣言起到了推波助滥的作用。今夜对于大多数香港市民来说,恐惧正一点一点摧毁他们的理性。无论是“明天该怎么办?”的担忧还是“趁乱大捞一票”的侥幸此刻都在逐渐逼近的巡航导弹面前蠢蠢欲动。
“6枚巡航导弹高速接近中,目前雷达部队正在跟踪中。”中环军营内,中国人民国防军驻港部队司令陈万剑此刻正独自面对着自己军旅生涯最大的危机。6枚巡航导弹对于一次空袭来说并不是太过密集,但对于弹丸之地的香港即便是6枚,也将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枪会山军营的机动防空连已经出发了。”广东军区将香港和深圳划为联合空防区之后,香港没有实行过任何防空演习。深港联合空防区的高炮部队和防空导弹,也没有在香港特区的领域内部署。除了依靠深圳地区的远程防空导弹支援之外,深圳河以南唯一可以投入防空作战的只有部署在驻港部队枪会山军营的1个机动防空连。
枪会山军营位于香港九龙,在一片繁华的商业区当中屹立着的一面八一军旗,这里是驻港部队的医院和一个装甲营,营区门口还有几门古代的火炮仿佛还在诉说着什么,这个营区有一栋英军1893年建造的营房,已经成为文物古迹,同赤柱军营的古炮台一样,这里也是驻港部队在九龙唯一的一所军营。
此刻驻港部队装甲营下属的1个前卫…3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连,12辆8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车正全速冲出营区,迎着无边的黑夜前进……。
第三十一章:英雄当烹(一)
当那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争最终在太平洋上落下帷幕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和国都有意或无意的回避着战争这个话题。而那些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命运浴血疆场的名字,也逐渐的消逝在了岁月的滚滚长河之中。
直到很多年后的一个中秋之夜,几名年轻的记者再次扣响了那一扇早已冷落多时的大门。他们今天要采访的是中国人民国防军的一位陆军退役军官—冯吉河少将。战争能给予军人的惟有荣誉,空前惨烈的国运决战之后,中国人民国防军内将星云集,一时之间阵容之盛甚至大有赶超建国初期之势。
所以采访一个退役少将对于年轻的记者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何况冯吉河在这次新闻节目中所担任的角色也不过是一个陪衬而已,借助他的口吻为共和国塑造出一个新时代的战神形象。
门徐徐打开,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中年男子。被炮火削掉的左臂让他的身体显得特别的单薄,已经洗得泛白的军装却难以掩盖这位久历战火的军人身上的英气。
让进房间之后,已经走访了多位将军的记者此刻多少有些惊讶。这个房间布置格外的朴素和平淡。房间的墙壁上挂满了这个房间主人在自己军旅中与战友们的合影,而在无数照片正中显眼的地方挂着一枚锈迹斑斑的勋章。那并不是价值连城的八一胜利勋章、或万众仰望的人民功臣奖章。而是当年为了鼓励包围圈部队的士气而批量生产空投前线的“墨累河盾牌”。
简单的寒暄之后,记者们便直入主题的开始了采访:“冯将军,我们知道在您的军旅生涯中,有一位您的战友和领导给予了您莫大的影响和帮助。您能谈谈他的故事吗?”
“是这样的。在那一晚之前,我一直觉得军人只不过是一种职业,但那一晚之后,是他用他的行为向我证明了,军人是一种天赋,是一种责任。”
冯吉河微笑着回答道。
“是这样啊!那您能说出他的名字吗?” 记者们职业的微笑着,将一个“攀龙附凤”的机会送到了冯吉河的嘴边,他们期待着这位老将军说出那他们期待的名字。
“可以!他就是我一生的所钦佩和仰慕的—陈万剑大校。”冯吉河云淡风清的笑着答道。看着记者们惊讶的表情,冯吉河继续侃侃而谈:“是的,他直到战死疆场,军衔也不过是一个大校。连颗将星也没有捞到。不过他的所作所为却可以令很多生而显赫的将帅们汗颜不已。”
他的故事可以从2006年年底说起,那一年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