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页)
魂不知去处……
需卦子辛挥师夺失地 费仲回京抢王位
前方的战事频频报捷,都城的气氛日趋紧张。
帝乙的病情依旧不见好转,传位大事一直无法议定。
王位是国家的权力中心。王位传承是国家世代兴旺的重要标志。
古老的九州,自从被大禹王改了规矩,变成父传子、家天下之后,那种帝位禅让的温文尔雅,就演绎成王位争夺的刀光血影。凶残的厮杀,冷酷的争夺,往往使亲情骨肉反目成仇。这种案例夏朝有过,商朝也有过。往日的血泊依然晃动着残忍的杀戮,使得今人惊魂未定。商朝的继承法与夏朝不同。夏朝“主地者法夏为王,立嗣与孙,笃世子”。商乃“主天者法商为王,立嗣与子,笃母弟”。长兄死后,依次传其同母弟;同母弟既尽,则立其长兄之子。因而,商代的君权继承,受到相当的限制。
为此,作为太师的商容,似乎比别人更加忧心。强悍的子辛有了赫赫战功,文弱的子启即便具备圣贤的操行,也实难与之抗衡。此前,商容是主张子启继位的。作为君王,仁德宽厚,才能安抚天下,四海归心;贤明谦和,才能朝野和睦,众志成城。这些子启都能做到,而子辛就难以让他放心了。
权衡再三,商容依旧拿不定主意。为了王位的平稳更迭,也为了王室内部的温情脉脉,虽说权力核心的几位重臣存在分歧,但一时都不再争论,把劝慰子启放弃王位之争的重任托付给了少师比干。
比干为人耿直,说话爽快,办事干练,在朝臣贵族中享有威望。而且,他又是子辛子启哥俩的叔父,说起话来方便。他自然明白众人的意思,既担心子启怨恨不公,又担心子辛恃强报复。然而,劝说一个人放弃王位,如此重大的事情,果真摆到桌面上谁都为难呀!
这天,比干把子启约到家庙宗祠,在祖宗牌位前燃了香火,叩头膜拜。
子启紧闭双眼,心神专注,虔诚之状似无一丝邪念。口中轻声祈祷:“上天默佑,祖宗荫庇,帮我父王祛除病魔,保佑父王身康体健。子启发誓,若能如愿,为了江山社稷,甘愿替父王去死……”
看到子启这般神态,比干心中颇为感动,一时不知从何开口。良久,他宽慰说:“子启呀,叔父深知你性情宽厚,为人善良,举止恭谨,是个难得的人中君子!从你恪守孝道,就能看出常人难以做到的风范来啦!”
子启坦诚地说:“叔父曾经教我五事,一为仪态恭谨,二为言论正当,三为观察洞明,四为明闻广远,五为思虑通达。叔父还教我八种政务,一是管理民食,二是管理财货,三是管理祭祀,四是管理百姓,五是管理教化,六是惩治盗贼,七是管理朝觐,八是管理军事。侄儿朝夕默诵,不敢有丝毫懈怠。”
比干心头猛然一紧,问道:“子启,你现在每天演习吗?这些都是君王之道呀!”
子启郑重地说:“君王具备了美德,才会赐福于臣民。臣民把君王视为楷模,尊重朝廷法纪,国家才会兴盛,天下才会和谐,百姓才会安详。尽管我不具备君王的才能,不可不具备君王的美德呀!叔父,请问侄儿理解得对吗?”
比干听了顿觉尴尬,想说的话竟然无法开口。犹豫一阵,拐弯抹角地启发说:“你是个有胸怀的人,既要容得天下,还要容得天下难容之事呀!”
子启很是机敏,听出比干话中有话,便说:“叔父把侄儿带到宗庙,一定有重要的事情交代。叔父在上,侄儿恭听明诲。”
比干依旧迟疑,生怕言语既出,伤害了老实人,点拨道:“你和子辛是兄弟,如果只有一个梨,应该让给谁先吃呀?”
子启听出弦外之音,也明白了叔父用心良苦,坦率地说:“叔父兴许是为传位之事为难吧?此事关系家国,本不该妄谈。子启虽是父王亲生骨肉,位列长兄,但却不是嫡生王子。按照礼制,王位该由子辛继承。如今子辛为国讨逆,屡建奇功,朝廷应有公论呀!”
比干没有想到子启竟然如此豁达,眼睛不觉有点湿润,感叹地说:“大商有你这样的贤达,还怕社稷不稳吗?子启呀,既然你什么都明白,叔父也不必多说了。为了祖宗法度,为了大商基业万代昌盛,也为了你兄弟间手足情分,你就在祖宗面前起誓吧!”
子启毫不犹豫地脱去袍服,赤裸裸站定,由侍臣以清水冲洗净身,然后面对木主神位,叩拜在地,庄重地说:“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子启捧心明志!我愿辅佐弟弟子辛继承王位,振兴大商,如有半点私欲,祖宗不赦,天地不容!”
比干感动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