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水多么吸引人了,岸上那么热,况且我们都在玩,玩水,玩鱼,玩虾、玩水中的石头……小弟当然是忍不住的,村里的小孩都是,看得不紧,就会偷偷溜来玩水,没有谁会想到什么后果,虽然谁都知道,一旦出事,后果是很严重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都是这么告诫不会游泳的孩子的,即使对于会游泳的孩子,也另有一说,叫做“淹死会水的”,目的都是不让他们单独下水。
可是,小安什么时候跑到水里了!
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已见大柱妈丢下手中的棒槌,连裤角也没来得及卷,直奔小安走去,我那可怜的小弟已经“哇哇”乱叫,水深远远大于他的身高,想站也站不了,想喊也喊不出了,只能扑通扑通乱打水。
看着大柱妈抱上岸来的小弟,我吓呆了,小弟面色苍白,没有知觉,呛了太多的水,肚肚鼓鼓的:“大柱妈,小安会死吗?!怎么办呀……”。
大柱妈没有回答,叫我快把她捶衣服用的板凳拿来,然后把盆里所有的湿衣服全部铺在凳子上,把小弟的臂部放在上面,右手托住上背和头部,左手轻抚小弟的肚子,慢慢地,水从小弟的嘴角流出来了……大约过了两分钟,小弟睁开眼,可以呼吸了,这时的我才哭出声来:“小安!小安……大柱妈!小安活了……”,我哭着想,要告诉妈妈,又一扭身往家跑:“妈,妈,小安淹水了,妈,呜……小安淹水了,差点没命了……”
因为大柱妈的全力以赴及熟练操作,小弟平安脱险。
妈妈痛骂我和哥哥,说我们只顾自己贪玩,不尽责任。我们全家都对大柱妈抛开陈见,感激不尽,大柱妈成了我家的恩人。
每年端午、中秋和过年三节,妈妈会备足四样礼,最少也会有一斤红糖、两斤挂面、月饼或绿豆糕,让小弟亲自送给大柱妈,感谢她的救命之恩。
这种感谢一直保持到八五年,那年夏天,大柱爸得肺结核没留住命,大柱妈带着二柱远迁大柱家,大柱三年前入赘到淮北广德县,生活可能还不错,要老人家去帮他带孩子,大柱回来帮忙搬家时,曾在我家坐了很长时间,说主要是为了尽孝心,想抚养老人。
大柱、二柱、大柱妈一再叮嘱,说“小安玩水要注意”,“你们两个大的要看好小的”,要我们抽空去广德县看他们。大柱妈还说,如果过得不好,她还会回来。小弟又亲手递给大柱妈四斤红糖,还带泪给大柱妈磕了头。看着他们家三口远去的背影,我泣不成声。
这次落水事件和大柱妈的救命之恩,我们全家都铭刻在心。
那时过的才是年
故乡的“李氏”是大户,十里八村都姓李,特别是我家,五代同堂,父辈男丁单传,太祖母与我们同住一屋,当地风俗和家族规矩在过年时表现得最淋漓尽致。
李氏以诗书传家,听父亲说,家族中曾长期设有私塾,某某和某某某都曾在我祖上的私塾启过蒙或读过书。父亲曾任初小教员,诗歌、对联和书法在当地小有名气,在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印记中,整个腊月和正月,我们村数我家最热闹,数我父亲最忙。
腊月初八早晨要吃“腊八粥”,是用各种豆类混合糯米煮成的甜粥,美味的无可名状。
在腊月上中旬的某一天,母亲会抽空“熬糖”。具体程序较复杂:先将地窑里储存过一段时间的红薯取出,据说这样的红薯是“收过浆”的,否则不够甜;洗净后去皮,煮熟;取出捣烂;兑上少许凉开水,用大纱布兜来回晃悠,过滤,去渣;然后将汤汁放在大铁锅里慢火慢煮,要煮五、六个小时后才能“出糖”。每次“出糖”的时间基本在夜里子丑时分,整个橱房都弥漫着浓浓的甜味,是很难闻到的焦糖的甜味,也是我们一年中最期望闻到的味道。内心最甜蜜的时候应该是母亲将铁锅边的焦糖锅巴分成小块放在我们嘴巴里的时刻,那样的晚上,敖红了眼睛也不会有瞌睡的,一双双小眼都会盯紧母亲手中的焦糖锅巴,那可是一年才有一次的美味啊!熬成的糖汁待放凉之后即放入陶瓷缸里密封住,等到做爆米糖或包芦糖(即玉米糖)时再拿出来用。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也是我们喜欢的日子。那天,家家户户要彻底“扫尘”。大清早天刚亮,全家都早早起床,老人孩子一个也不能闲着,把家里的大小物件全部搬出来放在露天里,哥哥姐姐们去竹园砍竹子,绑扎成二、三把足有四、五米长的大扫帚,站在高凳上方可扫到屋顶的灰尘。每个人都用毛巾或旧衣服将头部紧紧包住。老人们就擦洗搬出来的桌椅、香火台、床、衣柜各种家具。孩子们负责看好自家的东西,不要被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