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据,接着咱家又出了那样的事,就更不敢说了。”
杨氏叹了一声,说:“算了,她本来也是个不会过日子的主儿,哪里肯跟我们回乡下种地,走了就走了,我们继续过我们的,只要人不懒,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芙蓉卷款私逃,更是给这个破败的家雪上加霜,杨氏的坚强镇定又给了这个家支撑下去的希望。哥儿几个围在她身边,觉得又有了主心骨。
“把东西装车,咱们上路吧。”说着,杨氏伸出手拉着庭芝的手走出正堂。
庭芝脸上又恢复了血色,抹一把眼睛让她牵着走出家门。
一家五口雇了三辆车,一辆坐人,一辆拉行李,一辆安棺材,很凄惨地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城市。
庭霜回望城门,在现代,他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许多年,现在,时空转换器又把他送回老家,可惜没过多长时间,又要离开这里了。
看起来他跟这座城市还真的无缘。
因为带着灵柩回乡,一行人走得很辛苦,许多客店怕晦气,都不愿意接纳,母子几个要多艰难有多艰难。好不容易吃尽辛苦,终于回到了老家。
孟家的老家在位于收苍山下的撒花村,风景秀丽,恬静而安详,百来户人家,世代居住在这里,以李姓居多,用竿子一划拉,大多沾亲带故,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代代务农,也有少数胆子大的人不堪贫困走出山村,在外面找活干,比如孟家四兄弟的老爹孟克俭。
也有在外干活累了,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最后回到故乡。比如散花村的里正李昌富。
也有在外拼搏一身伤痕满怀疲惫,落个两手空空回到老家,这里是最后的避风港湾。比如现在的孟家老小就是其中之一。
村口一颗古老的大榕树,树须垂下好象一栋屋子,除了少数几家住的是砖瓦房,村里人的屋子都是简陋的土坯房。
这极少数的能住上砖瓦房的几家,除了里正李昌富家,麻药子,神箭张之外,就是孟家。孟克俭发了家后寄钱回去翻修了祖宅,修整了田地,种上了树,请邻居周二根帮忙照看,每年给一点钱。富贵不还乡,犹如衣锦夜行,他寄钱回去翻修祖宅时,显摆的意思更多些,却是万万没料到居然成了妻儿最后的避风港。
老宅子有三间正屋,左右各有几间厢房堆着杂物,村里民风淳朴,所以院墙在这里的作用不是防贼,而是区分每家的地盘。孟家宅子的房屋不多,但是院子不小,后院还有一个不大不小大约一亩见方的池子,院子里有枣树,香椿,槐树榆树,还有几棵桃树。
田地离宅子不远,大约五亩左右,祖坟就在地头,所以这片田算是祭田。
母子几个搬进宅子。庭霜在院里转圈,美名,实地考察。
庭辉左右打量着以后一家人将要住的地方。
三间正屋虽然是砖房,朝向也好,高大亮堂,可是住进一家五口,明显不够。墙壁没有粉刷,露着红砖,窗户糊的白纸已经破损,冷风乎乎地往里灌。再抬头一看,没有糊顶棚,露着房檩子和苇子。土炕也没有炕围,炕桌的漆都掉了露出了木本色,没有柜子,也没有什么家具,整个屋子看上去又破又旧。
庭辉叫起来:“天哪,这是人住的屋子吗?”
“这怎么不能住人了?你爹小时候就住这里,条件比现在还要差。”杨氏呵斥他,“别支叉着手不动,去把屋子打扫打扫。”
庭辉哭丧着脸拿把破笤帚扫地,一边抱怨:“我什么时候干过这种活啊?”
“你以后要干的活还不止这些,还得种地拾粪挑水……”
“天哪……”庭辉惨叫,“这让人怎么活?我没法活了。”
“你爹能活你为啥不能活?再吱歪捶你。”杨氏训斥他几句。
庭辉不敢再吭声,也不干活,蹲在门口的地上发闷。
隔壁的周婶子过来探望,奇'www。kanshuba。org:看书吧'怪地问:“你古堆在这儿干啥?”
庭辉赶紧站起来往里让。
周婶子是隔壁邻居,丈夫周二根替孟家种了那五亩地,夫妻俩都是很能干很实诚的人,也不挑三拣四,日子过得不错,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儿子,周婶子生了两个女儿,大的十四岁,小的十二岁,看着孟家四个小子很是羡慕。
杨氏过来寒喧。在外打拼多年,最后没有衣锦还乡,还两手空空的回来,实在难见故乡人。
“要是早知道你们今天回来,我就提前把屋子拾掇一下。”周婶子落了座,看她脸色灰败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