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上听个叫唤,那雌的直接就扔进火里烤熟分着吃了。
夜风徐徐,花椒圆肚皮上搭着小被子,躺在竹床上数着星子,花香鸟语伴她入眠,连梦里都是五光十色的甜。
生活如此静好,只叫她不敢想象。
金风送爽,玉露生凉,天气一天天凉爽起来,等她能颤颤巍巍的不用扶着也能走道儿,稻谷已是归仓。天高云淡,地里种下的麦种菜籽正待发芽,忽的风起云涌,一夜之间入了冬。
裹了棉袄棉裤的花椒圆滚滚,哪里还迈得开脚步。缩在屋里烤火,透过门缝看见外头一片白茫茫。
细细打量才知道不是天上落下来,原是地里长出来的。只来的太早了些,地里头正在酝酿发芽的种子们,悄无声息的就被这场霜冻害了大半。
自然心痛,只不待补种,瓢泼的冬雨又带来了数场风灾。小的就能把地里的种子吹得漫天都是,大的更连碗口粗的大树都能连根拔起,卷起的屋瓦草顶不知伤了多少人畜。触目所及,遍地狼藉。
老百姓们俱是心惊胆战,以往不过初一月半,这会子逢到十斋日就要净身茹素往庙里去,今儿这后儿那,远远近近各色名目的漫天神佛拜了个遍,只求能够救苦救难,给条活路。
待过了年,立春这日倒是个难得的大晴天,只高兴不过两天,上九日的玉皇诞还未拜完,又是冻雨又是雪雹,天上还打着忽雷,震得冰天雪地的都在动。
有了年月的老人们管这样又急又响的雷叫霹雳,说是老天爷专用来镇妖的。
俱是恍然大悟,这一冬风雨如此不调,可不是有妖星作祟,显见是玉皇大帝显灵了。纷纷称愿,求神拜佛的心自然更诚了。家家户户早晚三炷香,就连空气中都漂浮着浓烈的香火味儿。
也有人站在窗口想瞧着那忽雷到底往哪劈,还有人顶着忽雷豁闪跑到外头三跪九叩,嘴里还声声念佛,就被老天收了去,连带着一家子都遭了忌讳。
可也有人说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说不得今年就是个荒年。这日子,可算是过到头了。
世人自是不信的多。
舟楫水乡,若说水患还则罢了。旱灾,怎么可能!
荒年谣言多,花椒不知真假。但清明至今,确实再未下过一滴透雨。(。。 )
☆、第二章 流离
原还不碍。
花椒家三代同堂,老老少少二十余口依偎聚居的周家湾三面环山一面水,三山一水六分田,说起来也算是方钟灵蕴秀的宝地了。
生前族居,死后族葬,这算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的惯习了。
而周家湾村后的莲花山土厚水深、无砂无蚁,坚而不燥、光润不湿,又远离城郭、沟池、道路、井窑。种种好处,在看重风水的人眼里,也算是方难得的风水上佳之地了。
正因为此,不光山脚下村落星罗,就是周遭前前后后好些个村落家族,甚至莲溪城里崇塘镇上的好些个书礼之家、仕族乡绅,开天辟地起就纷纷把坟山墓地安在了莲花山上。
又为着防止墓地风水遭到破坏,影响子孙后代的前程以及家族的运势。老早起,乡规民约就白纸黑字的列明了护林护水培植风水这一则。
传到如今,洋洋洒洒总有数十条,不仅墓地附近不准起土砍树,水源不得污染。泰半莲花山都划下了道儿,范围之内的树木都不可乱伐。
山脚下地方共立的高五尺有余宽两尺有余,青石雕凿而成的山林永禁《莲花山护林石碑》上就写得明明白白的,不论是谁,用树必往祠中说明。且但凡用树一棵,就必得在原地种活三棵。违者就要罚银充公,赔栽责罚,俱是没有半点情面可讲的。
条条框框如此严谨,有惩有戒,年长月久的,山里水土自然涵养的好。
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百里莲花山,蔚然深秀、古木葱茏、流泉飞瀑、云笼雾罩。更重要的是,无冬无夏,不论晴雨,雨多了它能吞,雨少了也能吐。
旁的地界说不得十天不雨就得一小旱,一月不雨地里就该冒烟了。今年这一旱就是百多天,好些地方水深已不盈尺,就连素来水量丰沛源源不断的莲溪都只勉强能走五板船。遮风挡雨恩泽了万年的莲花山上,二十九处山泉却依旧潺潺不绝,不曾瘦了一线去。
灌田浇地的,虽则不如往常那般便宜,大抵还是无需太过忧心的。
只日头一天更比一天毒不说,还早出晚归,日日上工。
庄户人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吃穿都是有节气管着的。可到了这会子,老天爷只管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