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2/4 页)
毫米高速机关炮的火力也开始扫荡每一个印度陆军隐藏着的角落。
“总装的动物园?”
徐虎威中校有些难以置信的向自己的身后望去,2辆式样怪异的重型履带式装甲战车此刻正在一辆96式主战坦克和众多步兵的掩护之下,全速驶入战场。
继承了前苏联大陆军思想的俄罗斯是世界各国陆军之中第一个提出以主战坦克为基础设计一种专门用于支援坦克作战的重型装甲车辆的国家。阿富汗、车臣等一系列血淋淋的事实一再明确的告诉曾以装甲洪流横扫大半个欧洲的红军后裔,如果没有准确的地形情报、没有直升机和摩步兵的支援掩护,即便是威力巨大的坦克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中极容易成为反坦克步兵小组的猎物。
莫斯科的军事专家们得出了这样的教训—再也不能让坦克在巷战中孤身迎敌。为更好的发挥坦克作战效能,消除各种威胁,一般使用诸如自行高炮配合坦克实施作战,但自行高炮有防护能力弱、火力强度小等不足。于是,既能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消灭空地威胁、自身防护能力强的新概念装甲车辆—坦克支援车应运而生。
这种全新概念的装甲车辆能发现敌军后能立刻实施压制性的毁灭性打击,抵御反坦克武器的攻击,有效支援坦克作战,堪称“陆战之王”的守护神。它就是由俄罗斯乌拉尔设计局研制的“终结者”(BMPT)坦克火力支援车。
为了面对日益复杂的周遍地区形式,俄罗斯陆军在军费并不充裕的情况,还将BMPT作为重点装备采购,可见俄军对其需要的迫切,并寄予极高的期望。这种由T…72坦克底盘发展而来的火力支援车,极为重视提高防护能力,车体前方与侧面装甲与T90S相当,并在车首上方,炮塔以及薄弱的侧裙板上加装反应装甲,在动力舱上方和车体后部还焊接有隔栅装甲。
而在火力方面,去掉炮塔后加装了两个战斗模块。第一个模块位于炮塔位置,由瞄准手和车长操纵。武器包括两门双联装2A42型30毫米自动炮、一挺毫米口径的坦克机枪以及可装载四枚“攻击…T”或“强攻…S”超音速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的发射装置。
上述两种反坦克导弹威力强大,不仅可以击穿现代化坦克的穿甲、推毁敌混凝土工事和指挥所,还可以攻击在5公里以内低空盘旋的直升机。在中东地区的游击战中,这些反坦克导弹表现优异,是攻击低空大型飞机的利器。第二个模块是机身武器系统,包括两具可由两名操作手远距遥控的AG…30或AGS…17A型自动榴弹发射器。它可摧毁1000~1200米的近距目标。
而在面对台海可能的一战时,中国陆军一度非常重视这种新型巷战利器的出现。面对海峡对岸无数坚固的城市堡垒,一时间从空降部队到海军陆战队再到陆军,无一不在寻求着一种可以在巷战的披坚执锐的利器。虽然以东风铁甲越野车为基础设计的新型火力支援战车由于其高朝的机动性而倍受注目,但是在残酷的攻坚战中,这种轻形装甲车辆的防护能力显然无法达到要求。
于是中国陆军开始走上于俄罗斯陆军一样的重型坦克火力支援车开发之路。一系列以大量老旧的59式主战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重型步兵战车和坦克火力支援战车开始走上了前台。但幸运的是他们最终没有在中华民族的内战中一展身手,而随着两岸的和平统一,共和国的海空军发展成为了国防建设的重心,这些诸多新型的陆战雄狮还没有为陆军的订单展开角逐就迎来了他们共同的命运—准备进入博物馆。
虽然随后到来的越南内战为这些重生的老兵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越北的丛林并不适合装甲集群的突击,但是各大坦克生产企业仍然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在激烈的巷战中展现自己的价值。虽然中国人民国防军总装备部曾考虑过紧急采购部分新型重型步兵战车和坦克火力支援战车以应对越南北部地区山地战、巷战以及战后维持治安的需要。不过由于任令羽采用的远程直升机蛙跳战术,原定的持续数月的危机在旦夕之间就烟消云散,而新型重型步兵战车和坦克火力支援战车则等来了第二次封存。
虽然中印战争规模宏大,战线绵长。但在马六甲战区决定双方力量对比的,主要是海空军,为数不多的地面战斗又多是丘陵或平原的装甲会战。最终这些命运多桀的新型武器直到安达曼群岛攻坚战,才在各大军工生产企业的全力运动之下开始了自己处女秀。
而要将这些重型武器能够抵达战场,实际上也并不容易。在战役准备阶段,中国陆军的装备序列上并没有为这些重型步兵战车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