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页)
“宋”C/D型AIP动力潜艇的护航下经南中国海、爪哇海、再借助洋流穿越了巽他海崳���胨彰糯锢暗耗喜喙阗蟮挠《妊蟆�
一个美国海军“俄亥俄”战略核潜艇的艇员曾不无自豪的宣称过:“所有美国海军的核潜艇只要一离开洛杉矶军港,就可以听到马六甲海峡船只航行的声音,并能够从航行的声音分辨出是哪一型船只”。
这一说法当然不是单纯要炫耀美国海军核潜艇的单艇探测能力,而是因为在马六甲海峡美军早已建立有一套固定于大洋底的阵列式潜艇探测系统。
这套系统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无所不在的前苏联的核潜艇部队。这套系统为被动式声纳接收系统,以50海里左右的间距,阵列形式遍布三大洋的要冲,之间的联系为海底电缆。而马六甲更是美国海军严密监控的众衷之重。
所以在协助印尼林光昭政府平定叛乱之后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将避过马六甲海峡,另辟蹊径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战区。
横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由13667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三条海峡是穿越印度尼西亚群岛,沟通两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而巽他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长约120公里,一般宽22…110公里,平均水深远远超过马六甲海峡,非常适于大型舰船通航。巽他海峡因此成为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之一。由于海峡水深,峡底多为泥、沙、石、贝质,因而非常适于潜艇的水下航行,但由于航道狭长,最窄处仅有3.3公里,战时也极易遭到封锁。
所以在雅加达光复之后的不久,中国海军在巽他海崳�辈嗟哪��司�鄄渴鹆讼嗟笔�康那蓖Р慷右钥刂普庖徽铰砸�馈T凇把┍�拧焙汀氨被⒑拧贝┰劫闼�O康墓�讨校�钟�2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加入到了这支水下突击舰队的行列中来。
7艘中国海军的新锐潜艇展开间隔150公里的大弧线沿着苏门达腊岛南部的海岸线向北挺进。在长达15天的漫长航程中,舰队保持着水下静默的状态穿越了暗礁林立的明打威海峡。迂回到了马六甲海峡西侧的安达曼海边缘。但真正的考验却刚刚才开始。
同样师承前苏联海军的印度潜艇部队,同样深知潜艇这一水下杀手在现代化海战中的巨大威力。鉴于与中国同样的忧虑,印度海军并没有草率的将精锐潜艇部队穿越马六甲海峡,而是将他们作为反潜作战的主力。
在前苏联海军的战略操典中反复强调,在反潜防御作战中必须高度集中反潜兵力,必须密切协同作战,这是克敌制胜、共同完成反潜任务的基本保证。
围绕着印度海军最前沿部署的“辛格”号航母战斗群构筑了空前严密的反潜网络,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及反潜飞机部署在防御区的面向安达曼海…印度洋一侧,水面舰艇和岸基反潜直升机则部署在马六甲海峡的正面,用以执行连续巡逻任务。
正如坦克本身就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一样,潜艇同样也是最好的反潜艇武器。敌我双方的潜艇,都在同一物理介质内、同一工作深度上作战,拥有类似的声呐,这就决定了用潜艇能比其他反潜兵器更好地遂行反潜任务。
3艘来自俄罗斯的“基洛”级877EKM型潜艇巡弋在马六甲海峡西侧和安达曼海的南段,在以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为前进基地的印度反潜战机的配合下,牢牢的封锁着印度洋的海底。
面对着印度海军的严密的反潜线,柯云怒和他的战友们不得不谨慎而小心起来,在印东(盟)战争中,新加坡海军第171中队的2艘“海蛇”级潜艇便是草率出击,在击沉了印度军方临时征用的几艘滚装船之后,便在印度军方的潜艇和反潜机的联合绞杀下,消失在了冰冷的海底。
“舰队前方1500米,声纳浮标入水。”随着艇上声纳兵清脆的音线,柯云怒不得不向“雪豹号”的大副韦南向少校作了一个减速的手势。钢铁巨鲸迅速从10节左右的巡航速度下降到4节的静默航速,并下潜到300米的深度。
“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次了。”柯云怒有些无奈的看着“雪豹号”舰桥上正一分一秒奔驰着的天体钟,随着与印度海军“辛格”号航母战斗群的距离不断缩短,印度海空军的反潜网也越加严密起来。
印度空军的伊尔…38SD和图…1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