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页)
出帅府到大营点兵,点齐了三千人马,将刀矛、器皿、锣鼓、帐篷、粮草等项准备好了。要起兵了,姚期对这三千兵说:“你们知道我带着你们上哪里去吗?”三千兵都说:“不知道。”姚期说:“我和元帅赌头争帅印,带着你们三千人去取潼关。如果将潼关打破,马援的元帅就让给我,姚期我当了元帅也不能苦了你们,大小都得来个官职,全都高升。”兵丁们哪里知道是怎么回事,随着一声炮响冲出大营,往潼关而去。
却说马援见姚期走后,吩咐:“马武听令!”马武以为大帅要派他给姚期打接应哪,惊喜非常,心说:姚期没能为,可我有哇,我要帮助哥哥去取潼关。他赶紧说:“在。”马援说:“本帅命你为第一路运粮官。”“这这这”马武不敢抗令,接过令箭下了大堂。马大帅见那胶东侯贾复和神射将吴汉二人面有不悦之意,立刻抽出令箭,说:“贾复、吴汉听令,派你二人为第二路、第三路运粮官。”贾复和吴汉接过令箭走出大堂。马大帅又唤:“岑彭听令!”“在。”“本帅派你带兵三千给姚期打接应,为第一路接应。”岑彭接过令箭走下大堂。马大帅又唤:“杜茂听令,命你带兵三千为姚期的第二路接应。”杜茂接过令箭,到大营前去点兵。马大帅传令:“全军人马拔营起寨。”马援又命任尚把守昆阳,给他留兵一万。炮声一响,大队人马离了昆阳,旌旗招展,飘带飞扬,人似欢龙、马似活虎,刀枪如麦穗、剑戟似麻林,浩浩荡荡往潼关进发。
单说汉太岁姚期率领三千大军往潼关进发。按着行军的规定是天亮了起兵,走三十里够一舍地啦,大家吃早饭;用完了饭再走三十里路,够两舍地了,就应当安营下寨。每天走六十里,人不困马不乏,遇见敌人不怕;要是走多了路,兵将累乏了,遇见敌人可就糟了。这姚期是个急性子,他恨不能一步就迈到潼关,便督催人马快走,只管多走路,也不管兵将乏不乏。这天,大队人马正往前进,忽见探马来报:“回禀先锋大人得知,此地离潼关还有四十里路,前面不远有座敌营。”姚期吩咐:“再探!”探马走后,姚期心里还挺高兴,快到啦,催促人马前进,走了没有几里就看见敌人的军营了。
姚期听到敌营中炮响,吩咐:“我兵列开!”三千大兵左右排开,他在先锋纛旗之下勒马停蹄,压住了全军大队,往对面观看。只见由打敌营内冲出一支人马,两杆紫缎子门旗开处,有三千大兵冲出来,二龙出水式列开了一字长蛇阵。正当中有杆紫缎子大旗,三丈标杆,葫芦金顶,上绣一行小字是“潼关兵马监”,当中斗大的“阎”字。旗下一员步下的战将,压住了全军大队。两军人马把阵势列圆了,姚期催马直临阵前,耀武扬威叫战。对面的那员步下的战将撒腿奔姚期,到了姚期的马前他站住了。姚期一看,这人长得身高丈一,头大项短,胸宽背厚,面皮微紫,紫中透黑;两道扫帚眉,一双大环眼,高颧骨,蒜头鼻子,大嘴岔儿,连鬓络腮短钢髯扎里扎煞,根根亚赛钢针,压耳毫毛倒竖。头戴一顶紫缎子扎巾,迎门上嵌一宝石,勒着一对紫金抹额,顶门上一朵红绒突突乱颤。身穿紫缎子箭袖袍,外罩跨马服,底襟在丝鸾带上掖着。下身红绸子中衣,足下两只青缎薄底靴子,手中擎着一条紫金棍。姚期用枪点指:“你是何人?报上名来!”这人说:“我乃潼关兵马监阎虬,你是何人?”姚期说:“我在汉太子驾前称臣,官拜安城将军;马大帅麾下调遣,四路总印先锋,姓姚名期字次况,人称汉太岁。”阎虬说:“你乃无名之将,白白送死,快快唤那贾复前来对敌!”姚期听罢,冲冲大怒,却不知道他为什么点名道姓要贾复出来对敌。
书中暗表,这个阎虬与贾复有仇,他父亲阎明,在巨无霸营中官拜五营都统制。贾复闯营报号的时候把阎明刺死了,阎虬的两个哥哥阎龙、阎虎也死在贾复的方天戟下。王莽的人马在昆阳大败,有的残兵败将逃到了潼关。那潼关守将卓茂招抚败兵,同时禀报王莽,请旨发兵保守潼关。那阎虬跟残兵败将打听他父亲和二位兄长的情形,有知道详情的人告诉他:“你的父亲和两个哥哥全都死在汉将雪天王贾复的方天戟下了。”阎虬闻听,真是痛不欲生,咬牙忿恨,发誓要给父兄报仇雪恨。潼关守将卓茂派人探听汉兵的动静,探子探实了回报卓茂:“刘秀在昆阳拜马援为帅,不日将兵取潼关。”卓茂大惊!他是南阳人,久闻陇右马援之名。本来听王莽百万兵将大败,他就一惊;又听马援给刘秀当了元帅,更加不安。卓茂决心要守住潼关,派大将廉登到长安去调动粮饷,他亲自上城指挥人马修城挖沟,准备灰瓶、石子、滚木、弓弩。
这天,卓茂升坐总镇衙门大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