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了,十三岁的他已经是个懂事的小男子汉,个头窜得比我还高,再也不会没大没小地叫我赵小毓,而是一口一个四婶,叫得我真感觉自己老了。
汪悦容一见谨儿就抱着他哭个不停,谨儿倒是镇定得很,小小年纪已是酷哥一个。他对汪悦容的感情很淡了,听到汪悦容要带他走,才慌了手脚,怎么也不依。我和莲依强忍哭意劝着他,汪悦容费尽几天的心思终于又得到他的欢心,怎么说也是母子,亲情血脉割不断的,他最后同意跟随母亲去香港。
我把善渊留下的金条分成两份,一份准备给莲依做嫁妆,一份我交给了汪悦容,那是属于谨儿的,她自然不肯收,推来推去,还是没推过我,无奈接下了。
我和莲依与谨儿话别,三人涟涟不断的泪水把天都弄潮了,绵绵细雨洒在我们身上,愁绪更浓。送走他二人,真的就剩我和莲依相依为命了,她终究也会离开我的,那时我一个人该何去何从?
果不其然,半个月后爱德华回来了,这次是打算长期留下的,不过他被指派去上海工作,准备将莲依也接过去,莲依不愿丢下我一人,迟迟没有跟他走。
此时,平淡的生活已接近尾声,战火的硝烟四处弥漫。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中国驻屯军在北平城西南的宛平进行军事演习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理由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方拒绝后,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了进攻,中国第二十九军吉星文团奉命还击。事变发生后,华北的中国军政最高长官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在天津与日军谈判,试图以妥协换得事变的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判断日本有扩大侵略的可能,一方面通过第三国外交试图阻止日本侵略,另一方面针对事变扩大进行军事准备。
十一日,日本近卫文麿内阁决定向华北增兵,将事变升级为“华北事变”。十七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表示“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卢沟桥事件)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表明准备全面抗战的方针。
红军以及四川、广西、山西、青海、云南等地将领在事变发生后一致表态拥护政府,要求共同抗日。十九日,宋哲元向日军妥协,准备将北平守中国第二十九军士兵在卢沟桥向日军还击军撤往保定,并承诺阻止中央军北上。
二十四日,宋哲元收到中国政府关于日军增兵的情报,了解到全国的抗战呼声和南京政府的抗战意志,才开始准备抗战;但日本增援的朝鲜军和关东军各部此时已经到达进攻出发位置,二十五日攻占廊坊车站。二十六日,日本中国驻屯军获得参谋本部的动武授权,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日军当天在北平广安门与中国军队交火。二十七日,日本陆军下令进攻整个平津地区,并以三个师团增援华北,另各派一个师团前往青岛、上海。二十八日,日军攻占南苑,中国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战死。月底,日军攻占天津、北平,第二十九军退守保定一线,平津作战结束。
日本占领平津之后,七月三十一日蒋中正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中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①
爱德华担心我们的安危,天天打电话要我们去上海。我不想离开那个房子,怕有一天善渊回来找不到我了,其实真有心找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找不到呢?!可我就是那么固执地坚守,那么固执地自欺欺人。
我让莲依先过去,她自然不肯,善渊说过的永不相弃的承诺言犹在耳,只是斯人已不在,真正对我永不相弃的只有莲依。善渊,你还记得回来的路吗?还是你早已将我遗忘?
—————————————————————————————————————————
①摘自抗日战争资料
迷迭香(上)
战火由沿海向内陆逼近,周围人心惶惶,随处可见卷着铺盖四处窜逃的百姓。我坚守到九月份,忽而想通了,继续固执下去说不定会搭上莲依的性命,她已经为我付出太多太多,我不能再那么自私地让她留在这里陪葬。
好不容易狠下心做了决定,我很快收拾好行囊,一刻也不敢耽搁,怕自己又突然反悔舍不得走了。爱德华知道我们要去上海马上叫人帮忙买了火车票,现在的车票供应紧张,靠我们两个小女子只怕没那么容易买到的。
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望着涌进涌出的人群,我心里说不出的酸楚,我所有的牵念和回忆,好的,不好的,早已镌刻在这生活了七年的城市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