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页)
静时,却是另一番风情,身上的书卷之气,让人不能忽视。
妙如心中暗想,杨氏算是遇到真正的对手了!
看来坐在那张龙椅上的,也非无能之辈。送来此人前,想是花了一番功夫挑选。明摆着,这人是按照钟澄元配林氏的模样,挑选出来的嘛!
虽然她没亲眼见过,在春晖斋里,也是见过林氏的画像的。从林大舅的描述中,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妙如可以肯定,林氏应当就是此种类型!
对于两女人之间的暗潮汹涌,妙如明智地保持着壁上观的态度。
要避祸的想法是很美好,可现实未必如她所愿,人家可不会轻易放过她。
妙如腿伤愈合,才刚开始行走,杨氏就提出要教她学学管家。也好在自己月子里,家中之事有人帮衬。
钟澄却提出把事交到宋氏手里,让她带着女儿打理起来。妻子还是安心养胎的好!
杨氏并不让步,坚持说此乃当母亲应尽的责任。
各方最后妥协的结果,宋氏带着妙如学管家,杨氏派步摇跟在大女儿身边帮着打下手。
妙如无言以对,还是没摆脱不了当夹心人的命运!
如今她每天安排是,早晨和妹妹们一起进学,跟韩夫子学些诗词歌赋。再就是在新来师傅的指导下,学些女红针线。下午由宋氏带着她,打理后院的庶务。
钟府的生活,日趋平静起来,钟澄前段时间板着的脸,也恢复了些许笑意。自从新人来后,杨氏一直紧崩着的表情,也开始有些冰融……
变化最大的,还是三姑娘婵如。
以前大姐再怎么护着她,鼓励她,婵如都改不掉唯唯喏喏的性子。
新人进门后,钟澄作主将女儿交到她手里抚养。宋氏天天把她带在身边,体贴入微地照顾她。婵如胆小怯懦性子,也开始有好转的迹象。
看在眼里妙如心中暗叹,看来母爱,是任何其他人的关心代替不了的。望着她们其乐融融的样子,她不禁想起杨氏,又想起白三娘。
如今虽是养着胎,可她们几个的一举一动,杨氏暗中都派了眼线在留意着。
听到府中上下人等,对宋氏为人和气度交口称赞,她心里难免就有些酸酸的……
在妙如看来,宋氏极力想表现得,比正室更抢眼。
对庶妹婵如的照顾,对下人的宽仁,对府中事务井井有条的打理,对外的待人接物,对正室的恭敬谦让,无一不体现着,一个良好教养,心胸宽阔的合格主母的风范。
虽未说出口,在大伙心里,都暗中比较过的。反映言行上,多多少少落了些痕迹。落在杨氏眼里,颇不是滋味,也开始回顾她以往的言行……
宋氏虽有皇上的撑腰,在宫中教养过一年才嫁过来的。身上难得无丝毫“上面有人”的骄纵之气。在杨氏这个正室面前,做小伏低,让人找不到一丝错处。杨氏心中纵然有火,也揪不住任何把柄,来发作她……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人,钟澄的态度就颇令人费解了。
游走于两个女人之间,他并没有偏爱哪个。对待杨氏,较之以前反倒多了些额外的关心。来看望她频率也密了起来。这是让杨氏唯一欣慰的地方。
不过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钟澄他也变了不少。
自从上次告诉她,偶遇圣上的事,妙如发现在他眼中,开始失去某些东西,是什么,她也说不上来。
只是某次,无意间发现父亲眼底的厌烦之色,她才明白过来。
那次是问候完杨氏身体状况,他转过头来,在那张脸上,妙如捕捉到一闪而过厌弃的神色。
后来,她又暗中留意过他跟宋氏相处时的情形。跟对杨氏不同的是,父亲自始自终,都是副暗中戒备的表情。
妙如知道,有些事已经发生变化了:以前父亲无论对亲人,还是厌恶的人,脸上的表情,都是内心真实情绪的反映。如今的他,学会了隐藏真正的想法,朝着成熟政客的方向,一日千里的在蜕变……
想到世上又多了个戴面具的人,少了个待人真诚,为人澄明磊落的尊长,妙如心底的失落感,别提有多强烈了。
从淮安到京城,对她们一家来说,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的开始?她也弄不清……
自宋氏进门后,钟澄再也没提起过辞官回淮安的事。
是了,既然恩怨纠葛早就曝光于上位者的面前,又何须再遮遮掩掩,担心被人利用呢,都已经成这样了!
对父亲的转变,妙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