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2/4 页)
向圣上请辞,交接完手头上的差事,一个月后咱们回淮安。”
第一百五十一章 解脱
听到钟澄的决定,妙如能感觉到,此次他是真的放弃了。
想想爹爹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在官场上混,心既不狠,脸皮也不够厚。看他处理家人之间关系,就知道了。
其实有种人,天生擅长居于幕后。教书育人,启发培养学生,可能才是他的天赋领域。
从此以后,他不必为自己杨家女婿的身份而纠结,更不用在夹缝中求生存。
压在心头十来年的包袱终于放下了,妙如从心底替他高兴。
钟澄像完成了心愿般,仿若得到解脱和新生。在留京的最后一段日子里,隔三差五寻师访友,倾尽风流,有朝名士发展的趋势。
得知妙如要跟父亲回乡,长公主有些诧异。忙派儿子汪嗣弘前去劝说,想让孙儿提前把她迎娶进门,等及笄后再圆房。
“澈之弟,为何要辞官离去?甥女不是已经替你洗清污名了吗?”跟钟澄同游云梦山,在道边亭子里歇脚时,汪嗣弘开口问道。
“一言难尽,家中这种关系,很难再在宦场上有所作为了。澄比不得博然兄,可以寄情于山水。还是退隐江南,回去当一名教书先生,更加快活自在。小女今后就托兄台照应了……”钟澄淡淡说道。
汪嗣弘神色一暗,心有戚戚焉,他又何尝不懂个中滋味?!
只是那十年里,他处于昏迷状态,无知无觉罢了。
“家母想让两个孩子提前成亲,也好让他们早点在一起培养感情。再说,妙儿回到江南,又要适应那里的生活,怕有诸多不便。”他乘机提起婚事。
“小女想回去跟她二伯母再学学。况且,当年慧觉大师替她算过命。十五岁之前运道不顺。就是这原因,才让她上山拜了师。也是时候让她回去,在佛祖跟前拜拜,多修些佛缘。”
时值三月,春风拂面,下山后,两人纵马于原野,汪嗣弘又向连襟问起今后的安排计划。
钟澄勒紧缰绳回过头来:“澄想回乡开馆授徒,好好教养家中这几个小家伙。以后来京城的机会怕是不多了。有你们父子,还有长公主殿下照顾妙儿。我也算是放心了。”
“何不就在京成开馆,以弟之高才,拜倒在门下的学子,怕是会趋之若鹜。”他有些不解。
“澄想让妙儿的母亲,离她远一点,怕影响她今后的幸福……”
汪嗣弘默然,有对方比着,他感到自己对儿女的付出,还远远不够。
至直钟家人离京的前夕,杨家父子在菜市口问了斩。作为杨景基的女婿。两家均派出人来,替他们收殓并安葬了。在郊外找了块地草草埋了,此乃后话。
杨家从此成为大楚历史上翻过去的一页。
汪钟二人均受过杨家人的拖累,同时又都与杨氏姐妹共同孕育了孩子。他们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
两府此后很少再提起那家人,似乎有成为禁忌的趋势。
在京里的最后一个月,妙如甚是繁忙。
除了和家人收拾行李,安排搬迁事宜,还要接待前来探望和告别的亲友。
听闻妙如要离京。傅红绡第一个赶过来求证。
她表现得十分难舍难分的样子。
想当初,一同进京。几年过去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胜似亲姐妹。虽然年纪相差不少,可甚是谈得来。妙如喜(www。87book。com…提供下载)欢她的爽朗和真诚;傅红绡欣赏对方的才华和善解人意。
为了减少分别的伤感,妙如故意打趣道:“放心吧!就是到了淮安。我也不会忘了咱们生意的。江南的铺子正要需要人理,我把莲蕊派过去。她现在能读会写,一手算盘打得噼叭作响。放心,误不了姐姐的事。以后的新品,可是要从江南先流行起来了哟!”
“明年,明年等竑哥儿再大些,就让相公陪我回江南归宁,到时去看望妹妹。”傅红绡是个乐观的性子。想到对方两三年后,还是会嫁到京城来的,她的心情就好了起来。
“好啊!到时我一起上云隐山拜佛,为竑哥儿祈福。”妙如笑了起来。
两人正聊得起劲,帘外织云前来禀报:“姑娘。罗家三小姐拜访您来了。”
妙如一喜,忙拉着傅红绡迎了出去。
一边走,一边向她解释:“当初妙儿之所以能进宫,给皇后娘娘作画,得亏了镇国公府的萱姐姐引荐……”
傅红绡恍然大悟,兴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