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者,背后捅她一刀。
张如锦将荀嬷嬷安插在庄子里的意思,就很耐人寻味。
第3章 问遗产惊险恶心
想张如锦如果能放过她,就不会安插荀嬷嬷在庄子里了。既然张如锦势必不会放过她,她也不能坐以待毙。
如意在一旁服侍张小晚用过早饭,见张小晚出神,以为她身子不适,关切问道:“小姐,您怎么了?”
张小晚“哦”了一声,笑道:“如意,你别一口一个您了。说起来我年纪比你还要小呢。”张小晚很喜欢如意姑娘,非但是“您”字让张小晚觉得浑身不自在,那句“大奶奶”和“小姐”,额,也让她很别扭。
如意微笑道:“小姐宅心仁厚,我们这些做奴婢的更应该尊重小姐您。”
张小晚听她这么说,也不废话了,转念一想,道:“如意,我来庄子也有半个多月了,我想见见庄子上上下下的人。另外,你让管事的列一份名单给我。”
如意微微诧异,却很快喜道:“是!奴婢这就去办!”
张小晚笑着点头。看的出来,如意以为她脑子开窍了,正高兴着呢。张小晚收敛了笑意,觉得十分无奈。她现在真是无比怀念宅在现代的日子,因而又抱着软枕在床上打了个滚,以发泄这段时间来的郁闷。
如意传了命令下去,很快就召集了庄子里的仆人。
她一个被放逐的“嫌妻”,自然没有正规侯门夫人的待遇。因此,张小晚的主院中服侍她的是大丫鬟如意,此外还有莺歌、燕舞两个打杂的丫鬟。上次给她熬药的粗使丫鬟是从侯府带来的两个丫鬟。
现在庄子中的管事是荀嬷嬷一家,负责庄子上其余杂事的另有白姓一家四口,姓陈的两位夫妻,以前除了白家的婆娘和她的女儿并另外两个长工是负责打扫庄子里的卫生的,白家的父子和陈家的夫妻是负责轮流记账和管理庄子内的事物,还有五个长工负责田里的活计,厨房的两个嬷嬷和一对打下手的小夫妻,以及绣房的一个丫鬟。当然,到了农忙时,还会再请十几个个短工。
这庄子坐落在南方近蛮夷边陲之地的牛村。庄子由正堂、后院、花园三个简单的部分构成。正堂乃平素招待客人的场所,后院主屋是张小晚的院子,侧院又分客房和下人住所。另外,庄子外一百亩良田都是侯府名下的。从前白家父子和陈家夫妻记的账主要是这一百亩田地的收成,他们拿着侯府的月俸,到收成的时候,又将粮食送往京城侯府。
现在,张小晚来这里养病,却没有个具体的归期,大家也基本明白,张小晚是被侯府“放逐”到这里的。可张小晚一个人来了也就来了,身边偏偏还跟着荀嬷嬷一家子。荀嬷嬷是侯府中的亲信老人,她一来,白家和陈家的管事之位自然就全权交给了荀嬷嬷。
张小晚看完名单上的人,如意正要点名。张小晚摆摆手,道:“如意,既然荀嬷嬷是庄子管事的,报名这种事情自然让荀嬷嬷做才合适。”
这是张小晚正式和荀嬷嬷照面。前段时间,张小晚缠绵病榻,荀嬷嬷没有上门看过她一次。她倒是在房内也听到荀嬷嬷的颐指气使。此刻,张小晚似笑非笑地看着荀嬷嬷,莫名其妙地就让荀嬷嬷感到一阵子头皮发麻。
因笑道:“是,老奴遵命。”
张小晚在屏风内听荀嬷嬷报出一个名字,然后被念到名字的人出来见礼,发现这些人多是不知礼数或者说,是明明知道礼数却不甘心给她这个“被放逐”的主人见礼的。因此一场点名弄的乱哄哄的。
如意给张小晚递去热茶,等荀嬷嬷报完名字的时候,张小晚对如意一笑,如意立刻会意。
“今儿个大伙儿都见过了大奶奶,往后只要安守本分,大奶奶也不会亏待了大伙儿。大奶奶说了,白管事和陈管事都是庄子里的老人了,对庄子的一切都熟悉,往后还要两位继续为庄子的事情尽力才好。”
谁都知道如今庄子里管事的是荀嬷嬷,如意这一口一个白管事和陈管事,真真是给荀嬷嬷好一个没脸。荀嬷嬷在旁,脸色几变。端坐在软椅上的张小晚轻笑出声:“白管事和陈管事这些年来为庄子辛苦了,如意,我的梯己中有几匹上好雨过天青,等会儿你让人给两位管事的送去。”
白、陈两家赶紧上前叩谢。张小晚又道:“两位管事不必多礼。众所周知,我虽出生相府,却命途多舛,双亲早亡,幼年时颠沛流离,过尽了苦日子,后蒙老侯爷垂怜,容我一席安身之地。”张小晚顿了一下,又道,“两位管事是见过世面的,莫笑我拿不出好东西才是。”
张小晚一番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