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它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也可以说它是一篇新闻评论,因为它确实是在评论一起新闻事件。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牛寡妇”只是一个符号,虽然从头至尾都没有点出评论的对象,但几乎所有的读者都知道作者是在说什么。
“牛寡妇”的故事实际上是贵州省“瓮安事件”的重新编排:一个叫李树芬的女孩溺水而亡,民间传言她是被人*后扔到河里的,并引发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打砸事件。但官方称李树芬是自杀身亡的,并说当时在场的一名男青年在“做俯卧撑”(与*或*的基本姿势高度契合),这一说法迅速成为全国网民戏谑的对象,并成为网络“流行语”。贵州方面连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一边组织专家作出证实官方说法的结论,一边找当事人的亲友作证,但就是不允许外地的记者到瓮安采访。虽然没有直接的评说,但诙谐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个道理:“*”之中无“真相”,“捂盖子”的结果只能是谣言乱飞、徒增笑柄。
当然,本文有两处细节“借用”和“移植”了另外两起热点事件中的元素。比如,“打酱油”是在“*门”事件传播过程中爆发出来的一个“流行语”,而“毛发、粪便、足印”被当成证物则是“周老虎”事件中周正龙为了证明野生华南虎的存在而经常提及的概念。这些有“热度”概念的植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此文被收入《2008中国杂文年选》(花城出版社,鄢烈山先生主编)。
我又多了一个网友——胡锦涛
*是你的网友?是的!
2008年6月20日上午,*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的时候,我也在上网。虽然我没有机会与*网友直接对话,但我分明感觉到,他就坐在我的对面……
通过“两会”中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会,我知道了*总理是我的网友;今天,我又多了一个网友——他就是*。
当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网友。他是属于所有网友的。
我的网友*只回答了几个问题,在线交流的时间可能还不到20分钟。但我仍然很高兴。因为,*上网的意义并不在于他能直接回答多少问题,而在于他学会了利用互联网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沟通媒介——这一点,委实意义非凡。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深入群众,贴近群众。”……这些都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可是,群众都在想什么?怎么才能深入群众?对于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来说,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在封建时代,“微服私访”是皇帝亲民的常用方式。但现在,这种方法显然行不通了。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使国人对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太熟悉了。*即使是打扮成一个老农,人们也能把他认出来。
深入坊间地头考察,还是可以的。但大领导不论走到哪里,都必定是前呼后拥。这首先是出于安全的需要。官做到一定份上,就没有个人行动的自由了。对此,中央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再者,地方的官员也不太可能让中央领导独自一人到大街上遛弯儿,或者与群众促膝交谈……既然是前呼后拥、戒备森严,也就无法“与群众打成一片”了。更何况,领导去什么地方、跟哪些人交谈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这又怎么能察出实情呢?
至于听取汇报,那就更不靠谱了。
而一旦上了互联网,成为一名网友,上述种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互联网这个现代信息平台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无障碍。在以前,如果想给*总书记写封信,你可能都不知道“收信人”的地址;即使写对了地址,也不知道能不能“转”到*总书记的手里。现在不同了——无论天南地北,无论男女老幼;不论网上论坛,还是即时通讯工具(QQ、MSN等)……每个网友都可以直接对话。因地域、层级、身份等等造成的一切技术的或人为的障碍都不复存在。即使不能直接对话,你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总书记在上网时也可能看到。
二、少顾虑。胡总书记来考察了,可身边围着一大群人,这其中不仅有警卫,还有省市县的各级领导,你还能毫无顾忌地跟总书记“拉家常”吗?有什么困难或问题,你还“敢”向总书记反映吗?在网上,情况就不一样了。身边没有人盯着,中间没有人挡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反映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只要说的是事实,管他县长高兴否!
三、原生态。看新闻报道,阅汇报材料,也能了解基层的情况,但报道或材料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