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手落地。他大吃一惊,眼见羽箭破空而来,竟是避无可避,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口,旁边一个黑影扑出,直接扑在高淮身上,把他推倒在地,恰此时林再淳和五大天王已经甩开敌兵追了过来,兵刃到处,挡开了在空中乱飞的羽箭。
东齐的兵士已经悔悟过来,在两员副将的带领下迅速将三百余人叛军围在了中间,高淮挣扎着想起来,身上那人背上中了两箭,伏在他身上一动不动。高淮勉强推开他一点,看到竟是韩凛,脸色惨白,眉宇间隐隐呈青黑色,人已经昏迷不醒。
他微声叫道:“林堂主,箭上有毒。”林再淳已经到了他的身边,拿出一颗丸药塞到高淮口中,道:“先含着。”高淮指指韩凛:“先救他。”往三百余个叛军处看看,提一口气,终于慢慢站起身来,那带头的副将赶紧过来扶着他。
高淮半身麻木,在副将的搀扶下一步步挪到包围圈子外,沉声道:“王婴是我杀的。他沉溺美色,失掉洛阳,本就罪无可赦,杀了也不算冤枉。你们忠于王将军,为仇恨所蒙蔽双眼,要找我报仇,我也认了。但却不该不顾大局,在这生死存亡的当口发动内讧。我如今却没空对你们以德报怨!”他转脸看着身边的副将,吩咐道:“统统杀了,一个不留。”
话一出口,却突然间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黑,缓缓倒了下去,原来是毒发了。最后模糊的意识中,听到敌军似乎追了上来,马蹄踏踏之声,兵士的呼喊之声,刀枪撞击之声,乱纷纷响成了一片……
赵元采一路追赶东齐的大军,眼见得东齐兵败如山倒。他正追得兴高采烈,却突然接到一个急报,东齐一队轻骑军穿过赵国大军中间的一个空隙,往东北方向的潞州去了。
他吃了一惊,守卫潞州的兵马大半都被他调出,集中兵力来对付高淮的兵马,如今城中空虚。赵元采不由骂道:“去给我查探一下这是谁!好大的胆子!”立时吩咐京城来的禁军兵分六万折道往潞州方向追赶。
赵国这一分兵,极大地缓解了对东齐兵马的压力,使得聂世焕抓住机会,迅速和杨宝桢合兵一处,重新设起了防线,与赵国兵马在绛县一带两军对峙起来。但要再进一步,却是千难万难,就这般一日日僵持下来。
萧谏带着三千人马日夜兼程,一天一夜就赶到了潞州城外,在隐蔽处稍事休息,他自己换了便装去城外将地形查探一圈,回来吩咐两个副将各带五百人马,潜伏在城门外两侧,他自己带余下的两千人马,直接去城外叫阵。
城上的守将疑惑万分,不知这一队从天而降的人马究竟是从何处而来,待看萧谏在城下叫阵,神情倨傲,言语无礼,头脑一热,带着兵马就冲了出去,萧谏和他过手几招,倒拖了长刀后退,那守将发性追赶,行出不远,萧谏突然回马出刀,斜掠过去,那守将一个措手不及,便被他砍飞了脑袋。余下的兵士见将领被斩杀,发一声喊,往潞州城中退去,刚到城门口,被东齐埋伏在两侧的人马斜刺里冲杀出来,截断了后路。
萧谏带着人马反扑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进了潞州城,迅速将潞州太守控制在手,请他发安民告示,太守不从,萧谏道:“我决心与此城百姓共存亡,城破那一天,便是大家齐赴黄泉的时刻。太守若是爱民如子,就请听我的命令。”太守看萧谏气势凌人,被他吓住,乖乖按他的话发了安民告示。
东齐的兵士快速加强装备,组织防守。当萧谏登上潞州城楼那一刻,赵元采的六万禁军恰好赶到城外,萧谏对着城外黑压压的大军桀然一笑,吩咐道:“弟兄们,如今我们三千人,要死死守住潞州城。拖延得一天,东齐的胜算就强一份。如果守不住,那么我们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一定要坚持到我们的人马来接应我们那一刻!大家不要想着敌众我寡,要知道东齐军队中最英勇的就是我们这一队铁骑军!一个人足可以当十个人用。城外来的是赵国的京城禁军,他们平日里必定没有如我们这般辛苦操练。虽然我们不可存轻敌之心,却也不用太把他们放到眼里。我来给大家算个帐,据说赵国这次过来六万人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杀敌二十个,那么我们三千人就足足应付这六万人。所以从现在开始,每晚大家来报数,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杀够二十个!”
众将士轰然答应,斗志昂扬,激情万丈。
这一杀,就是二十八天。
萧谏在这二十八天里,为了缓解敌兵攻城的压力,在攻城的间隙里,带着部下出城与敌人交手五次,每次都沾染得一身鲜血回来,每次都筋疲力尽,身上旧伤未尽,又添新伤。却始终等不到东齐的大军来接应。他在夜半派出一小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