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页)
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请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前,请他用人类所已知的最大数来表述宇宙的尺度,让全人类都来做他的助手,不停地帮他在这个大数后面添“0”,演算的最后结果会是多少呢?结果将是“毫无结果”,人类永远无法算出这道题,因为这道题本身不是数学题。
“其大无外”,“宇宙是无限的”,古今哲学家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一答案,认为这才是对宇宙尺度问题的准确表述。其实,哲学家们并不比数学家高明多少,数学家们算不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了一个哲学符号…∞,即表示宇宙无穷大。哲学家们讲的“无外”、“无限”本身就意味着:人类的思维已无法思维这道题,或者说它在哲学上无解,故它也不是一道哲学题。
这个星球上没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它或许是无限的,也或许它确实拥有某种边界,也就是说如果你旅行的时间足够长,你最终将回到你出发的地方,就像在地球上那样,类似在一个球体的表面旅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谓的宇宙,其实在我们的心中,它是极大的,又是极小的。
佛教说的“一沙一世界”已经用科学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在显微镜下把人的手上一点放大1…1016(次方)倍;我们会看到什么?结果是超级震撼的。
到距离一米的时候,我们看见的就如果你看见对面的家人和同事一样。或者细嫩或者布满皱纹。
当距离0。1米的时候,也就是一分米时,这个距离如同我们看周围;键盘、鼠标、手机、杯子、碗……用这个距离继续观察人的皮肤,会清晰地看见汗毛和其中的褶皱、凹坑。
把距离推近至1厘米。我们会看到手上的皱纹细部。这是的皮肤如同皲裂的大地,皱纹横七竖八交织在一起,仿佛把皮肤分割成了一块块的试验田。
随后我们即将进入另一个陌生的领域——微观世界。
1毫米,我们可以清晰看见手上的毛孔。毛孔是一个黑黑的孔洞。再放大十倍;100微米,依稀可见皮肤的组织结构。
一个细胞的数量级就是10微米;距离10微米。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似乎沾满了糯米的四喜丸子一样的组织结构。
距离推近至1微米,我们看到了疑似生物课上学过的细胞核膜。这幅景象如同光秃秃的月球表面,布满了一些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坑洞。
0。1微米,清晰地看到高度螺旋的结构,这就是染色体了。但凡人类的细胞;里面都会有23对染色体(46条)。
埃是一种长度单位;指10的…10次方米。用字母“a”顶上加个小圆圈来表示。100埃的数量级就能度量某些有机大分子的物质了。这时,我们能看到规则的等距双螺旋结构。没错;这种物质就叫做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常说的dna。分子结构清晰可见。
我们管10的…9次方米叫一纳米。现在为材料科学炒得火热的纳米技术就是说很多物质精细到纳米级后将表现出很多在常规数量级上所表现不出的性质来。在纳米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连原子都可以数清了。因此;纳米级又叫原子级。距离一纳米,我们看到了组成dna分子的原子们;它们以共价键和氢键彼此结合成庞大的有机分子。生命就在这种复杂的结合中得以体现。
上过中学的就都应该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当距离1埃,我们看到了密布的电子云;原子核外围的电子云比较浓。
所谓电子云;其实并不是说一个原子拥有无数个电子;象云雾般的弥漫四围。每个原子拥有的电子数都是固定的;有数的;具体依元素种类而定。这些电子行踪飘忽不定;在原子核外部乱窜。一个电子;无数法身。就把这些电子“团团转”的特点用电子云来形容了。离核近的地方出现的几率大些;云就密;离核远的地方出现的几率小些;云就稀。
距离拉近至10皮米,我们看到了原子核外围的浓密电子云。仿佛到了浩瀚无边的宇宙。这样来看每个原子都像是个小宇宙;我们的世界就这样的周而复始着……
继续放大观看,接下来看到的景象,则跟哈勃望远镜观察宇宙的景象完全一致,是真的完全一致!
要探索浩淼的宇宙,要找到组成物质的最细结构;只能是徒费心机;因物质只是一种幻相;它没有常而有质碍的最细尘粒;若在虚幻的现象界中寻找;将会离真相越来越远;永远也不可能穷尽其微;只有转而研究人的内心;宇宙物质之谜才有解开之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