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子中失去了它;他探索生命,又在原形质中失去它;他追寻意识,却又在脑波中失去它。然而,当他面对数学方程式时,一切又都显得那么清楚明白。
忍耐、坚毅、意义、爱、美和意识,均无法以科学的方法去探讨;直觉和数学的观念永不相遇,因为它们所依恃的是不同的平面。数学是人类心灵的工具,透过心灵察觉物质现象的一种表达法,此外毫无他途可循;直觉却不同于此,它不是数学或者其他象征知识的附属品,无法以方程式表达出来。
第47节:绪论(7)
耶鲁大学的教授拿托普(F。S。C。Northrop)了解认知直觉知识……美学……的重要,这类知识比区别理性心灵的知识还要来得现实。老子常警告人们抵御〃分〃所带来的危险,或许是这个缘故吧!庄子尤其声言:〃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故出而不反,见其鬼,出而得,是谓得死。灭而有实,鬼之一也,以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由于需要,物理学家必须谨慎地控制自己去观察形态、物质和活动等现象,他服从数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是得留给非科学家去处理。因此,对我们来说,能够远离科学的大门,确是非常幸运的事。
爱丁顿以严密的〃不法之地〃,即意义和价值的范围为例,描绘出科学性的〃象征性知识〃,以及由生活体验得来的〃精湛知识〃之间的不同。
他机智地反驳那些称其神秘地观点为〃胡说〃或〃该死〃的批评家,他问道:〃物理的基础能胡说些什么?〃某些评论家有权批评他〃胡说〃,而平实主义者却无权如此,胡说和该死都属于价值观的领域,站在平实的立场,那确实是不合逻辑的。
〃在醚或电子的世界中,我们或可邂逅胡说,但绝非该死。〃所以,我们虽离开了科学的大门,却拥有了意义和价值的世界。
〃身为科学家,我们了解颇色只是波长的颤动,但它并没有因反射在波长五三○○的色彩特别微弱,就驱散了反射在波长四八○○的强烈视感。〃美国科学界领袖米里坎(Robert A。 Millikan)阅读了1947年4月29日美国物理协会出版的刊物后,就宗教方面发表了极为重要的声明:
〃我以为,纯粹的物质哲学是极为无知的,因为每个时代的智者,都有使自己的心对任何事均充满虔诚和敬意。借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沉思不朽的生命之秘密,熟虑微觉的宇宙之构造,谦卑地接受出现在自然界的极为微小的启示等,对我而言,这些就足够了。'那就是我最需要的'上帝'之定义。
〃我很少将自己的'明断'认为是我个人的荣誉,为什么呢?当上帝把早期的进化的过程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他所创造的万物便开始以惊人的步伐迈入进化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责任只是尽可能地扮演好我们的角色。〃
不论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智者,似乎都已看到宇宙伟大的真理。虽然米里坎、爱因斯坦、爱丁顿、爱默生、老子和庄子等人的背景和知识不大相同,但是他们研究的重点几乎都回归到同样的一桩事……自然……上。
相信前面有关信仰的陈述,近代有思想的人必然都能接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我思足矣〃、〃自然表达的智慧〃、〃我们能微微地察觉〃、〃他的一部分变成了我们〃,以及爱默生所说,他是〃自然神〃的一部分。
爱默生百年前所写的东西至今仍是真理:〃我们每人都需具备左右世界宗教的正确观念,刻意在牧场、池中的船、林中鸟儿的对答声中寻找寄托,那是绝对看不到基督教的。〃换句话说,现在我们站着的地方就是我们最需要的所在。
老子也说:〃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8 )
(四)
1942年,我翻译了《道德经》和《庄子》三十三篇中的十一篇,刊载在《中印思潮》这本书内。后来我修改过一部分,并将庄子的余篇翻译了出来,本书选自庄子的精选,堪称是庄子作品及思想的代表。
《道德经》修改得并不多,主要是将〃爱〃、〃德〃易以〃仁〃、〃性〃。要此,我把《道德经》重新分成七篇,相信必可帮助读者把握住每一章的主要思想。
简言之,本书前半部的四十章为哲学原理,余则为功用论……可直接运用人类的各种问题。在说明庄子的精选时,我曾竭力为他们澄清彼此的关系,并指出其间的重点,避免加入我个人的意见。
由庄子来介绍老庄时代的思想背景和特性,实是再恰当不过。
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