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爱,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社会的精神心理健康状态。
动物世界里的雏鹰被孵化出来,老鹰哺食到一定时间后,就开始逐渐减少剂量,让雏鹰处于一种半饥饿、饥饿状态,既是肉体上控制孩子们的体重,便于练习飞翔,更是精神心理上逼迫孩子们,要吃饱吃好吗?自己去跃跃欲试,自己去飞翔搏击。
在非洲肯尼亚有一条马拉河,每年10月份都会有上百万头角马从3000公里外的坦桑尼亚迁徙到这里。
马拉河中有两种动物:一种是世界上最大、最为凶残的尼罗鳄,一种是被称为“非洲河王”的河马。马拉河是角马们要渡过的最后一条河,渡过去,就进入了水草丰美的“伊甸园”;渡不过去,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将会因缺草缺水而死。每年的10月份和来年的3月份,马拉河都会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景象:汹涌澎湃的角马大军争先恐后地渡河,而鳄鱼和河马则一口一口地吞噬不知多少只角马。狂野、悲壮的生命之曲,在被血染红的河流中演绎得淋漓尽致。
然而,角马似乎从来不去想走另外一条路,它们只是年复一年地渡越马拉河,年复一年地为河中的鳄鱼和河马提供盛宴。 。 想看书来
男孩道路,再富不能富男孩(2)
有一年的10月,马拉河的河水比往年要浅些,有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成千上万的角马照往年一样聚集在河边,而河里的尼罗鳄和河马也像往年一样注视着角马,等待丰盛的大餐。这时,几头年幼的角马发现了河流的浅处,准备从那里渡过去。如果年幼的角马能从这个地方渡河,并且向其他同伴证明这儿比较安全,也许角马的习惯从此会改掉一些。
但是,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几十头看上去比较年老,像是头领的角马奔了过来,将那些打算从浅水处过河的年幼角马驱赶回来。
于是,和往年一样,角马依然死伤众多。
这一惊人的场面被《动物世界》摄制组真实地记录下来。工作人员问当地导游,角马明明知道马拉河里有凶恶的尼罗鳄和河马,它们似乎也知道从浅水的地方渡河会安全一点,为什么还是固执地选择以前的路线,义无反顾地寻死呢?
熟悉角马生活习性的导游介绍说,角马知道河浅处没有尼罗鳄和河马,从那里过河会比较安全。但是,年纪大的角马清楚,马拉河出现浅水的几率很小,很多角马一辈子也遇不上。如果角马,尤其是那些年幼的角马选择了从较浅处过河,并顺利到达对岸,那么次年3月,它们又要回来,再经过马拉河时,面对成群的尼罗鳄和河马,它们还敢过河吗?年幼的角马是角马种群繁衍生息的希望,它们过不了河就意味着死亡,那对整个角马种群意味着什么呢?所以,年老的角马必须教育年幼的角马放弃那难得一遇的“恩赐”,选择面对始终贯穿角马生命的危险,以免丧失抗争的本能。
动物的智能也许永远比不上人类,但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这种法则往往很简单,在人类看来往往很幼稚很愚蠢,但是,恰恰是严格遵守这些残酷的生存法则,才能保证一个动物种群的长久生存。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
古往今来,成就事业,功勋卓伟者,有出生于富裕人家,也有出生于贫苦人家。但是,无论出生于什么家庭,意志磨练,品质锻造,智慧催生,都是生命旅程中不可回避的路径。经历得早,取得成功的可能就早;经历得晚,取得成功的可能就晚;逃避此番经历,可能成功也就终生不遇。
孔子创设“仁”学,倡导“君子”人格。曾子作为孔门弟子,阐释君子品质为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①唯有博大的胸怀,可以担当重任。唯有坚强的毅力,可以坚持不懈,修成正果。孟子创立“大丈夫”人格,以担当天命大任,并且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不是每个男孩都能够成为君子,成为大丈夫呢?在于人生修炼。“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①此中所包含的中华人文精神传统,历时数千年而不废,是因为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如此,人生的大道理如此。
纵观社会历史人生浮沉,也许在某个时段,某个细节上,阴谋诡诈可以得逞,小聪明小手腕可能渔利,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如果冥冥之中确实存在着一个上天,一种天意,那么,上天赋予每个生命的总量是相等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