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第3/4 页)
青春献给了潜艇的杜兴华来说,不是不想退役,只是不想过早退役。
3个小时后,“刺豚”号的主推进电机停止工作,由2台航向控制推进器推动,航速由降低到了2节以下,噪音也降低到了82贝以下。
“距离二十五链,4点钟方向。”荣康健在屏幕上标出了美军潜艇,“计算机正在记录特征噪音,目标航行数据没有发生变化。”
“应该没有发现我们。”杜兴华也有点紧张,“推进器全部关闭,让大家保持安静。”
2台航向推进器迅速停车,艇内官兵都屏住了呼吸。
美军潜艇发出的噪音非常微弱,人耳根本听不到,就连被动声纳也只能断断续续的接收到噪声信号。
“航向仍然没有改变,航速也没有变。”荣康健长出口气,说道,“美国佬没有发现我们,仍然朝济州岛方向航行。”
“稳住气。”杜兴华扫了眼指挥中心内的官兵,“把距离保持在五十链以上,以八节航速走Z字型航线。”
荣康健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杜兴华的意思。
虽然潜艇艇艏的球形声纳可以以被动方式工作,但是定位与测距性能远如侧舷被动声纳。为了持续监视目标,潜艇要尽量将侧舷对准目标,而不是将艇艏对准目标。只有攻击的时候,才会将艇艏对准目标。因为潜艇很难探测到身后的目标,所以追踪敌艇时,可以适当提高航行速度。
对排水量数千吨地潜艇来说,几节的航速等于“龟爬”。
过了大约90分钟,那艘“811”级潜艇才超过“刺豚”号。
“主推进器启动,控制好加速度。”杜兴华朝掌舵地士官看了一眼,“温柔一点,别发出太大的噪音。重新估测目标航线,设定航行数据。”
即便走“Z”字型航向,“刺豚”号也不能持续监视目标,必须根据估测数据设定航线。
“咬上了,距离五十五链,目标航行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保持好速度与深度。”杜兴华拍了下搭档的肩膀,“有什么情况立即通知我,四个小时后我来换班。”
“没问题。”荣康健看了眼手表,“吃晚饭的时候我来叫你起床。”
杜兴华笑了笑,离开了指挥中心。
此时,济州岛方向,“江豚”号正在以6节的速度驶向作战海域。
半岛战争爆发后,刘海峰指挥的“江豚”号一直在黄海的济州海峡西部海域活动,监视通过济州海峡进入黄海的韩国潜艇。1天下来,刘海峰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先后发现了至少7艘韩国常规潜艇,并且及时的发出了警报,让海军能够派遣其他潜艇或者反潜巡逻机监视韩国潜艇的行踪。
4日下午,“江豚”号发现了“第八艘”韩国潜艇。
接触后,刘海峰就断定是1艘德国制造的221级AIP常规潜艇。在他准备放弃追踪,继续搜寻其他韩国潜艇的时候,海军司令部发来作战命令。
刘海峰没有迟疑,立即指挥“江豚”号追上了那艘221。
5日上午,“江豚”号又发现了2艘韩国潜艇,分别是1艘221与1艘“虎鲨”(法国在“天蝎座”级之后开发的AIP常规潜艇)。到5日下午,也是“刺豚”号咬上“811”地时候,“江豚”号的被动声纳探测到了6艘韩国潜艇,3艘221与3艘“虎鲨”。
一支“水下舰队”!
刘海峰非常激动,因为那是6个送上门来的战果!
卷七 半岛硝烟 第106章 选择
如果说杜兴华求战心切,刘海峰就是迫不及待了。
近20天,看着“猎物”一个个从眼前溜走,刘海峰都快抓狂了。4日下午收到第一份命令,刘海峰下令进入战斗状态;5日上午收到第二份命令,刘海峰让军械长依次锁定附近的韩国潜艇,将目标信息输入火控系统。
韩国潜艇没有进入“交战海域”,刘海峰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让他感到非常奇怪,韩国潜艇竟然“集群活动”!
潜艇克敌制胜、赖以生存靠的不是强大的火力与厚实的防护,而是来去无踪、销声匿迹的诡秘行踪。用“刺客”形容潜艇再合适不过,为了隐秘行动,潜艇无所不用其极。现代海战中,没有任何一支海军会将潜艇集中使用。哪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在攻击目标之前都是分散行动,只有在绞杀“猎物”的时候才会聚集在一起,并且在完成作战任务之后迅速分散。
1条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