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第3/4 页)
。后勤保障跟不上作战需要,主要还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共和国军队数十年没有打过大规模对外战争,对战争的激烈程度估计过低,没有在战争爆发前做好充足准备。上到赵润东,下到裴承毅,都没认识到战争的消耗速度会如此惊人。
按照总参谋部的估计,半岛战争最多消耗250万吨作战物资。实际上,前两次战役就消耗了大约150万吨作战物资。在经过修改的战略计划中,项铤辉将半岛战争的物资消耗量一下提高到500万吨!
物资消耗不是问题,运输才是问题。
如果用汽车运输,需要出动25万台次载重20吨的重型卡车;如果用火车运,需要125次挂50节标准车皮的列车;如果用飞机运输,需要出动20万架次Y…14或者8万架次Y…15;即便走海运,也需要500次万吨巨轮。假如战争持续3个月,平均每天需要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按照前两次战役的物资消耗速度计算,每天大约12000吨,则战役时间只占战争时间的45%,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物资运输上。对任何一支军队的后勤保障力量来说,这都是一场“灾难”。
问题很明白,不管打不打,都得暂时停止进攻。虽然没人说出来,但是参会人员都知道,如果军队停下来,韩军将获得喘息机会。停得越久,韩军的准备越充分,后面的战役越难打,消耗与伤亡越巨大!就连顾卫民都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打下汉城,彻底打垮韩国的士气与斗志。
沉默持续了很久,大家都在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或许,我们应该修改第三次战役的作战计划,并且提前展开攻打济州岛的作战行动。”
裴承毅打破了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项铤辉瞪了眼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裴承毅,同时又对准将抱有很大的希望。
“裴承毅,详细说下你的想法。”赵润东呵呵一笑,鼓励裴承毅继续说下去。
其他人也集中精力,准备听裴承毅的“高见”。
卷七 半岛硝烟 第99章 单独战役
让文秘参谋准备好必要资料,裴承毅走到大屏幕前。
“我军越过三八线,攻占汉城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裴承毅很有章法,首先点明重点,“全世界都知道,我军越过三八线之后必将攻打汉城,沿东西两路扫荡朝鲜半岛。这既是我们的战略目的,又无任何秘密可言。虽然韩军战斗力低下,但是只要韩军将领稍微有点头脑,就会采取针锋相对的防御措施。”
“什么针锋相对的措施?”赵润东问了一句。
“假设我是韩军统帅。”裴承毅让文秘参谋将半岛地图显示在大屏幕上,“首先做两件事,一是向开城增兵,二是加强仁川防御。这两项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延迟敌人的推进速度,为部署纵深防御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在此期间,进行全国战争动员,将第3集团军的主力集中部署在汉城地区,总兵力预计能够达到五十万、甚至超过六十万。但是汉城并非主要战场,汉城保卫战打响之后,东部战场上的第4集团军主动向南撤退,以空间换时间,迫使南下的第42军孤军深入。为了阻止第42军向西突击,用第4团军半数以上的兵力守卫春川与原州。只要第3集团军能在汉城坚持半个月,第4团军就能稳住东部防线,甚至能够蚕食兵力极度分散的第42军。即便汉城最终沦陷,全国战争动员已经完成,有足够的兵力在清州到荣州设置第一道战略防线,在大田到安东设置第二道战略防线,在全州到大邱设置第三道战略防线,在釜山周围设置第四道战略防线。”
虽然裴承毅以韩军的立场分析战局发展,但是没人提出异议。
“韩军的最终目的不是击败我军,而是给我军造成无法承受的伤亡。”裴承毅换了个角度,继续说道,“按照我军的一贯立场,战争结束后,将逐步向朝鲜国防军移交防务,我军只负责提供国家安全保障。走到这一步,就算部分韩军以游击战的方式继续抵抗,他们面对的是朝鲜国防军,而不是我军。不管是柳宗纯、还是韩军将领,要想‘复国’,必须在半岛上有一席之地。韩军的唯一希望就是在我军打下釜山之前,通过制造我们无法承受的伤亡与损失,迫使我军停止前进。”
赵润东与彭茂邦同时点了点头,肯定了裴承毅地分析。
“问题是,我们必须打下汉城。”项铤辉看了裴承毅一眼,说道,“不管怎么打,汉城是我军南下的主要通道。我军暂时没有在朝鲜半岛南部登陆的能力,只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