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3/4 页)
关炮与火箭弹再次“清理”机降地点。
“黑鹰”与“鱼鹰”并不着陆,而是悬停在距离地面2到3米的高度,放下运载的陆战队官兵后立即向南飞走。美军正在逐步控制每座山包,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准备。
只是,正在战场上活动地不止美军。北面数千米外地山丘后面突然升起数道白色烟尘。不。那不是烟尘。是防空导弹腾空而起时留中空中、由水汽凝聚而成地尾迹。
AH…1Z机群还未做出反应。又是数十枚防空导弹拔地而起。
原先还井井有条地美军机群顿时乱作一团。不管是武装直升机、还是运直升机、或者倾斜旋翼飞机。均不顾一切地降低飞行高度。释放雷达与红外干扰弹。规避从高空俯冲下来地防空导弹。
直升机不是以速度见长地机种。倾斜旋翼飞机难以在数秒内改变飞行状态。在毫米波雷达、被动红外/紫外引导头地指引下。导弹如同长了眼睛地神箭。分毫不差地射向仓促规避地机群。虽然半数以上地直升机避开了导弹。但是仍然有数十架直升机没有那么幸运。
导弹攻击没有结束,第二批防空导弹接踵而至,大有不击落所有敌机誓不罢休地势头。
躲过第一批导弹的直升机纷纷贴着地面、向南面仓皇逃窜。即便是携带了对地攻击导弹的武装直升机也不例外,因为武装直升机上的美军飞行员根本没有发现防空导弹阵地,自然无法进行反击。
美军直升机刚刚离开,炮弹再次呼啸着砸向地面。
只是,炮弹不是从南面飞来的,而是从北面与东面飞来的。炮击目标非常明确:被美军陆战队控制地山丘与土包。炮击非常猛烈,达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
交战双方地情况均落入了正在战场上空、距离地面18000米高度上盘旋的“秃鹰”大型无人飞机地“眼中”。通过战术数据链,“秃鹰”将战术信息发给了装甲541旅旅部,通过旅部的战术信息交换中心发给各参战部队。
坐在编号54111301地DZ…21主战坦克车长位置上的李文也能实时掌握战场情况。
首先发威的是防空营的FM…21式机动式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最大射程25千米、最低射高在5米以下的FM…21型防空导弹最适合对付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与战斗机,必要情况下甚至能够用来拦截巡航导弹与制导炸弹。只要在FM…21防空系统的保护下,装甲部队就不用担心遭到空袭。
接着登场的是炮兵营,155毫米榴弹炮具有军直属远程炮兵的威力。几年前,旅直属炮兵营装备的还是122毫米榴弹炮。换装时,陆军取消了其他口径的支援火炮,仅保留155毫米一种口径,起到提高炮兵战斗力、减轻后勤保障压力的作用。用155毫米高爆榴弹对付“几个”步兵,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排长,收到命令了吗?”
“没有。”李文没好气的回答了一句。
坐在右侧的房唯民瘪了瘪嘴,没敢多说什么。全排的官兵、甚至全连的官兵都知道李文这几天“上火”。要是别的排长,早被连长叫去训话了。李文不同,他是全旅资格最老的排长,副旅长与旅参谋长都是他的同学,没人不给他面子。
李文“上火”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排长,有消息。”坐在李文左侧的驾驶员石劲勇大声吼了一句。
“什么消息?”李文心里一阵激动,见到出现在屏幕上的信息,顿时被泼了瓢水。
不是出击命令,而是空袭警报。东面不到40千米处,数十枚远程空射巡航导弹正以0。85马赫的飞行速度、在50米高度上向长津湖西岸飞来,打击对象正是集结在林产里北面15千米处的装甲集群。
肯定是携带了反装甲子母战斗部的巡航导弹!
导弹群还没到达长津湖上空,部署在文岳里的军直属远程防空营率先投入战斗,防空系统以每2秒1发的速度连续发射了48枚HQ…17远程防空导弹,由相控阵跟踪/照射雷达引导,以2打1的方式迎头撞向来袭的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不是弹道导弹,击落巡航导弹的关键是发现,而不是拦截。只要被发现,巡航导弹很容易被防空导弹击落。
第一轮拦截,击落了22枚巡航导弹,命中率超过90%。
导弹群到达长津湖上空时,伴随装甲集群地旅直属防空营。12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FM…21防空系统再次投入战斗,以每秒1枚的速度向巡航导弹来袭的方向发射防空导弹。1套FM…21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