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系。他们认定可做的工作是有限的,所以坚信每周工作30小时比工作40小时要好,以为这样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工会变着花样“制造工作机会”的做法仍一再被稀里糊涂地容忍。美国专业音乐人工会领袖皮特里洛(Petrillo)扬言,若某广播电台不加倍雇用音乐工作者,就要该广播电台关门。一部分民众支持他,认为他的出发点只是想要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美国设立了工作促进署(WPA)之后,那里的官员拿出了许多异想天开的构思和花样百出的计划。对于同等价值的工作产出,他们总是有办法雇用最多的人力——换句话说,那些官员总是有办法让劳工的效率变得最差。
采取生产最大化政策,同时光明正大地救济一部分失业人口,远比打着“充分就业”的幌子,用“制造工作机会”来扰乱生产要好得多。文明的进步其实体现在就业人口的减少上,而不是体现在增加上。这是因为当国家变得日益富裕之后,我们得以禁止使用童工,得以实现老有所养,大多数妇女也能如愿专职照料家庭。又如,在美国必须出去工作的人口的比例,远低于中国或俄罗斯。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10年后美国还能提供多少就业机会,而在于我们的产出能达到多少,我们的生活水平能因此提高多少?只要有更多的产品可供分配,今天人们极力强调的分配问题便能够更容易得到解决。
只要我们把重点放在该放的地方,也就是采取生产最大化的政策,我们就不会迷失。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1章 关税“保护”了哪些人?(1)
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大多很糟糕,一提起这个话题总是令每个认真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垂头丧气。同学们可能会问:经济学家们用了数百年的时间,致力于经济理论的改良和进步,而今各国政府对国际关系的普遍认识和实际政策,却还赶不上亚当?斯密的学说,这是为什么呢?如今的关税和贸易政策,远比17世纪、18世纪时的政策糟糕。如今开征关税和树立贸易壁垒的真正理由比那个时代更糟,就连掩人耳目的托辞也不如那个时代。
自《国富论》发表两个多世纪以来,自由贸易的主张曾经无数次被人提起,但不如《国富论》讲得那么简捷有力。亚当?斯密的立论大致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命题:“在任何国家,人民大众的利益总在于而且必然在于,向售价最便宜的人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他接着说道,“这个命题不证自明,费心思去证明它,倒是一件滑稽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班进出口商和制造商自私自利的诡辩混淆了人们的常识,也不会有人去质疑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自由贸易可以被视为专业分工的一种方式:
每一位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一句格言是,如果购买一件东西的花费少于自己在家里制造的成本,就永远不要自家动手做。裁缝不会自家做鞋子穿,而从鞋匠那里购买。鞋匠不会自家缝衣服穿,而是到裁缝那里购买。农夫既不会自家缝衣服穿,也不会自家做鞋子穿,而是宁可花钱从手艺人那里购买。他们都发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应当专门从事比邻居更有优势的行当,并用赚来的钱去购买他们想要的其他任何物品。在每一个家庭的管理中是精明的举措,用于一个大国的管理中,很少会是错的。
但到底是什么使人们认为,在每一个家庭的管理中是精明的举措,用于一个大国的管理中,就可能是错的呢?这又是一张不容易梳理清楚的谬论网。不过,其中的中心谬论则是本书要剖析的。这里中心谬误是,仅仅考虑了关税对特殊群体产生的立即影响,而忽略了考察关税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影响。
2
美国一家羊毛衫制造商,跑到国会向相关的委员会慷慨陈词,又到国务院向有关政府官员据理力争,说对英国羊毛衫减免进口关税,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他的羊毛衫售价每件30美元,但是同样品质的英国羊毛衫的售价是25美元。因此,征收这5美元关税是他所必需的,否则无法持续经营。他声称此举并非只顾自己,而是替他那一千名男女员工着想,替服务于这些员工的更多人着想。任由这些人丢掉饭碗,失业率会上升,购买力会下降,负面影响会像涟漪一样往外扩散。要是这个制造商能够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减免关税定会使他倒闭出局,国会肯定认为他的反对意见无可辩驳。
国会的谬见在于只看这家制造商和他的员工,或者只顾及美国羊毛衫业。这种谬见源自只注意看得见的立即结果,而忽视看不见的结果,因为后一类结果出现的机会被剥夺了。
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