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 页)
见过庞统,但同是世家大族,也是有些纠葛,所以送去了拜帖。很快,高大英俊的司马懿就被一个丑陋的矮胖子拉进了校场,然后,他看到了那种名曰火炮的大铁管。据庞统说,以前的火炮是用投石机发射,威力不小,但射程和准确率都太差,所以,经过了小君候的改进,便有了这种铁制火炮。司马懿从校场出来的时候,脚步虚浮,耳朵嗡嗡作响,好像聋了一样。实在是那铁炮的响声比惊雷还大,而且威力巨大,一丈厚的废弃城墙,被一炮轰塌的画面,让他久久无法忘怀。
最后,司马懿还去雁门学府以故人身份见了见蔡昭姬,以及蔡昭姬招来的一些蔡家子弟。他见识了真正的“有教无类”,在学府中,有来自南方或者东方的世家大族,也有雁门各地的寒门子弟。他们分高中低三个年龄段三个班授课,课本用的是纸制线装书,而先生授课用的是一块黑板和石灰石制作的被称为粉笔的东西书写,简单而直接。而授课的内容,更是让司马懿颇为惊奇,他们不仅学习四书五经,还学习术数、农学、天文、地理、甚至还有吕晨自创的力学和机械学。
夜深了,司马懿才回到驿馆,辗转反侧却睡不着,最终,他翻身而起,让仆人掌灯,开始写信。信是写给他的父亲的,司马懿的父亲是曹操麾下京兆尹司马防,原本,司马家把筹码完全压在了曹操身上,现在司马懿开始动摇了。他想学荀家,两面押宝,当然,这两面不是曹操和袁绍,而是曹操和吕晨。
在司马懿看来,吕晨虽然地盘小人口少,但他的实力不容小觑。短短半年多一点的时间,整个雁门就在军事、文化以及技巧方面,遥遥领先中原各地。他可以想见,再有三年或许一两年,雁门就会异军突起,与袁曹分庭抗礼,如今的吕晨虽然蛰伏,却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而年纪不过十六的吕晨,俨然是北方之枭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英荟萃
(感谢元之顺和四川阿黄的月票,感谢风流皇和东方悬疑爷的打赏,鞠躬!)
与司马懿同样看法的世家子弟不在少数,孙权鲁肃自不必说,来雁门半个月,他们几乎每天写一封长信送往江东。其余来雁门的人,也同样将雁门的新奇和强大写成了信件传送回去。这些人包括公孙瓒之子公孙续、刘表长子刘琦、张绣军师贾诩、匈奴右贤王去卑、马腾嫡长子马岱、袁绍长子袁谭等等。
这些人便是来雁门为吕晨庆贺大喜的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原本是不准备来的,后来在马镫马蹄铁、火药以及印刷术的诱惑之下,最终选择了前往雁门。当然,由于见识面狭窄和观念的陈旧,大多数人都自动忽略了煤炭、水泥和纺织机,而蒸汽机,则被人认为是玩物。
可以说,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为了吕晨的婚事而来,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军火交易。怕别的诸侯抢夺了先机,这才争先恐后而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袁谭和刘琦,这二位原本是铁定不会来的,袁家跟吕晨是敌人,而刘琦太远。袁谭前来,是因为并州高干一直监视着雁门的一举一动,所以,马邑城外是不是试验几回火炮,他自然知道,高干将这些消息汇报袁绍之后,袁绍总算还是来了,目标自然是那新奇而威力巨大的武器。而刘琦之所以来,是因为一个人,庞德公。却说庞统写了十几封信给他叔叔庞德公。细说雁门的各种新奇,最终,庞德公的好奇心被勾起了,再加上一大箱子被印刷成线装书的古卷送到家中,庞德公便踏上了北上雁门的路。庞家在荆州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刘表得知后,又从某个垃圾桶里翻出了吕晨的邀请函,派儿子跟来了。
时间来到十月初七,吕晨婚礼的前一天。
所有宾客几乎全部到达,最后来到的是郭嘉。他是在十月初七黄昏抵达的。他也成为了吕晨亲自迎接的两个人之一。吕晨没有理会其他任何人。哪怕老丈人甄逸,吕晨都没有亲自去,他只迎接了庞德公和郭嘉。
庞德公德高望重,又是庞统的亲叔叔。再加上对包括诸葛亮徐庶在内的荆州俊杰都有莫大影响力。是以。吕晨屈身迎接,并不跌份。
庞德公是初七上午到的,吕晨迎接之后。就让庞统自个儿领回家供着去了。听说,现在庞德公真急不可耐地在庞统家,翻看蔡昭姬背出来的古卷,同时,还对吕晨发明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赞不绝口。而庞统,则在一旁见缝插针地劝说庞德公留在雁门,开馆授徒,结果却被老头子喷了一脸的口水,理由是他当初意气用事跑来雁门,一点也没有世家子弟该有的矜持。蔡昭姬不把自己当外人,一面替庞统开脱,一面也拐着弯建议庞德公留在雁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