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页)
伊丽莎白瞧了奥尔夫一眼:“我哪里有什么新式武器需要制造……我可不懂军械。”
奥尔夫自信满满的道:“陛下不需要懂这些,我懂就可以了。”
“我相信文斯特男爵你一定能够发挥你的特长的,关于这一点,我从来都不怀疑。”伊丽莎白立即赞美他。
“如果陛下允许的话,我将立即跟沃恩德尔家商谈购买事宜。呃,或者仍然是控股?陛下您觉得呢?”
“购买……不好吧,没有沃恩德尔家族的成员就不能算是我需要的那种企业。我要的不仅仅是一家武器制造工厂,还需要沃恩德尔家族的优秀头脑。”伊丽莎白微微偏着头想了想:“如果可以的话,叫那个去美国的年轻人尽快回来。当然我不想催他。他的母亲有没有说他什么时候回国?”
“我问了,女主人也不太清楚。说是去年才去的,待个三五年的也有可能。”
伊丽莎白委实不太记得这个时期欧洲发生了多少大事件,1867普奥战争、1871普法战争自然是知道的,著名的美国内战也知道,心想这个好学的年轻人总不至于会无知的死在美国内战中吧。她模模糊糊记得,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不久,便因为奥属意大利同撒丁、法兰西打了一仗,只是她不记得具体年份了。
“告诉他的母亲,让他最迟明年夏天之前回来。这是命令,不是请求,文斯特男爵。”伊丽莎白温柔而坚定的说。
于是,远在美利坚合众国领土上的某个年轻人的命运,就这么被改变了。
——————
注3:1857年12月25日,弗兰茨约瑟夫签署了在维也纳进行巨大改造工程的诏令。
注4:1853年1个工人的年薪在200…300古尔登之间,1名中尉军官每月的薪金为24古尔登。皇后的年金是10万古尔登,索菲送给皇后的蛋白石钻石王冠价值6万古尔登。
注5:自14世纪开始,奥地利的斯太尔城就已经是有名的金属加工中心,并已经开始铸造武器。
注6:约瑟夫沃恩德尔(1830—1889)出身自一个多年从事武器贸易的家族,1864年4月16日,约瑟夫沃恩德尔正式创立了“约瑟夫和弗朗茨沃恩德尔联合…武器生产和奥地利锯木厂”,后来又改为“斯太尔股份有限公司”和今天的集团子公司“斯太尔…曼利夏”(也被译为“斯太尔…曼利彻尔”)。
6、圣彼得堡的诺贝尔(上)
在维也纳郊区,孤独的做着研究工作的化学家们,终于在谨慎而缓慢的一段时间过后,向他们的直接负责人夏普布雷恩子爵汇报:安全的硝化甘油研制成功了。
对于无耻的剽窃还没有被发现、发明的科学成果,伊丽莎白向来是没有“不好意思”这个顾虑的。当然偶尔她会想到,自己夺取了别人的发明创造,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经济上的困扰,但是……怎么能管得了那么多呢!
好在她读过不少人物传记,少年时期作为励志读物阅读过大量的人物传记,古今中外知名人士几乎都看过了(这也是严肃保守的家庭教育使然,没有比读书更好的课余活动了)。不可能全部记得,只需要有那么点印象就足够用。因此,派遣人员前往瑞典和俄国寻找伟大的诺贝尔——当然这一年的他还很是年轻——也就不是那么离奇的事情了。
伊丽莎白的意思是:“务必要找到这个姓诺贝尔的青年,我想你们能很容易就找到他。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发明家,在圣彼得堡;他的母亲是瑞典一位科学家的后裔。你们去找到他,把他带到维也纳来。”
有着如此明确的描述,外派工作小组很快就在圣彼得堡找到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年仅22岁的诺贝尔刚从美利坚合众国返回欧洲,目前正在圣彼得堡他父亲的机械工厂里任职,那个工厂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为俄国生产水雷等军用产品。诺贝尔遗传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和创造天分,已经是化学界展露头角的新人。说服他离开圣彼得堡颇花了些心思,维也纳的研究所并不足够吸引他,虽说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子。
外派工作小组几乎是半绑架的,把诺贝尔弄到了维也纳——上面只说要把人带过来,没说要怎么带,小小的使用点暴力简直是最合理的方法。
所以,伟大的诺贝尔,被人半强行的带进维也纳,这股怒火一路上集聚着,就等到达目的地之后好对着主谋倾泻出来。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有人会要他这个半熟青年,而不是绑架他老爸——很显然这个时期老诺贝尔更有价值。怀着疑问和愤怒的青年诺贝尔,就这么来到了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