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乐器考级(第1/1 页)
在回去的路上,宋真陆陆续续见到了有披麻戴孝的人路过,他好奇问道:“怀英,这里附近是不是有个公共陵园?” 狄仁杰回答他的问题:“什么公共陵园倒是没有,不过附近的村民,一般会将逝去的家人埋在距离龙门石窟二里外的山上。” “之前不是寒食节吗?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上山拜祭。” 唐朝的寒食节是和清明节合二为一,一起过的。 根据《唐会要》记载,“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 普通老百姓扫墓,通常是持续七天。 如果是新安葬的,在下葬仪式结束后,会有一个丧事结束期。 丧事结束期是指安葬后至百日、一年、三年等特定纪念日的期间,还有一个称为“除服”的仪式。 皇帝和皇后的除服期较长,一般为一年。 官员的除服期为数月到一年不等。 普通老百姓的除服期则是一般为一月至数月。 除服期间,亲友要披麻戴孝,进行祭祀和悼念仪式,逝者的灵牌会被安置在专门的神龛或者墓前,供奉和祭拜。 简单来说,除服期需要人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坟头哭,持续数月。 “有个问题哈,洛州官员会不会每隔一段时间,统计新坟增加数量?” 狄仁杰愣住:“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他回头望着那队身着丧服之人远去,暗自将这个细节放在心里。 凭他对宋真的了解,守正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 宋真回到洛阳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一排查内教坊的人员资料。 如今的他感受到浓烈的危机感,陆乐逸因为内教坊出现了一个高句丽内鬼被全家抄斩。 如今工部又出现了问题。 如果在自己负责的部门下,再次出现这种情况,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宋真一一走访二百五十三个内教坊乐工的家庭。 甚至将他们祖上十八代都摸得清清楚楚。 主打的就是一个稳健。 宋真将身份可疑人员,以及亲属没有搬到洛阳附近住的乐工劝退。 在短短的一周内,就炒了七十多名员工鱿鱼。 这番动静自然是惊动到李治,宋真回答道。 “内教坊是可以进出皇宫之人,为了陛下和皇后的安危,所以臣宁可冒着风险也要劝退身份不明之人。” 他真的,我哭死。 李治被感动到了。 在别人看来,这么做等于是无用功,然而在一个帝王眼里,宋真是真的干实事之人。 当然,这群被辞退的乐工,宋真将其介绍给会春坊和平康坊。 下岗再就业嘛。 公孙氏和裴氏开出来的价格都挺高的,所以乐工们并没有什么意见,更多的是行礼感谢。 按照原本的人生轨迹,她们在内教坊再混两年就要毕业了,到时候为了生计,还得再出去找工作。 现在只不过是将时间提前一点,而且现在就业压力没那么大。 等到两年后,皇宫里那近两百个姐妹出山,就不一定是这么丰厚的待遇了。 留在内教坊的女乐工听闻离开之人的丰厚待遇,她们心动了。 宋真只好一个个做心理工作。 “我劝你们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把眼光放长远点。” “你们呆在皇宫,其实比她们出去的人,有一个优势。” “一般人会认为,你们在皇宫内教坊演奏了三年,无论是演出经验还是技艺,绝对会胜过她们一筹。你们的发展前景比她们好。” “就像研究生毕业后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普遍会远远高于本科生。” 天仙姑娘眨眨眼,好奇的问道:“宋郎,什么是研究生?” “呃。”坏了,一不小心说漏嘴。 宋真脑瓜子一转,微微一笑:“这是我即将推出的内教坊新制度。” “新制度?” “没错,你们毕业出宫的时候,我会颁发一个毕业证书给你们。” 宋真打算将后世的考级制度引进大唐。 先设立古筝、琵琶、胡琴、箜篌、古琴、笙、长笛的考级。 级别共分为1-9级。 除了考验乐工的演奏水平以外,还会考核相应级别的音乐基础知识,简称音基。 1级至4级不需要考核音基。 5级开始,则需要进行音基笔试。 大唐的音基考试,宋真打算以听力测试为主,乐史为辅。 就是随机抽取一首曲子,让乐工们临场将工尺谱写出来。 等级越高,曲子的难度就越大。 念及至此,宋真拍拍手,让内教坊的乐工们集合在一起,他将民族乐器考级的事情宣布出来。 天仙姑娘提出疑惑:“宋郎,如何评判一首曲子的难易程度呢?” 哎,你这个问题可算是问对人了。 作为前世拥有多种民族乐器十级证书的我,就很有发言权了。 宋真坐在一张筝面前,他原地弹奏一段旋律。 “我问你们,刚才我用了什么弹筝指法?” 有乐工抢答道:“宋郎,你刚才用了勾、托、抹、打、劈,还有小撮、花指、揉弦。”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