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页)
与采访对象很稔熟,是多年深交。一天,她让我到深圳,说是深圳华侨城的老板任克雷请吃饭,答谢《新周刊》。看到任老总的热情,就知道周桦的采访写到位了。但我还是弄不明白,周桦是如何做到的。
再一次,我带她去采访三九集团的总裁,也是《新周刊》原理事长赵新先,生怕给她什么压力,我装作若无其事地帮摄影师拉电线打光拍照。其实她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存在,两句开场白后就让赵新先掏了心窝!文章一写好排了版,我认真读了一遍,这是我看到的写赵新先的最好、最人性、最感人的一篇稿,可惜赵新先不让发表,只因他想让《新周刊》保持公信度,不要自说自话。
我对王石说,周桦有独特的沟通能力。对一个采访对象,她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又让你不得不说,这就是功力。我常说,一个优秀的记者就是一个优秀的猎手,对猎物的习性了如指掌,当等待已久的猎物出现时,屏住呼吸,一扣扳机必须击中要害!周桦就是一个优秀的猎手。不然,王石为何能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孩为自己写书呢?
2003年,央视直播登珠峰,看到王石登顶,他一下子在我心中成了英雄!我自小恐高,又顽皮好胜,常在女孩面前做些惊险动作,爬上很高很高的树梢摇摇晃晃逞英雄,其实吓得直想尿裤子。那一年,登珠峰的女英雄潘多,扯着五星红旗在珠峰上尽显中国人的豪迈!我敬仰得一塌糊涂,从摄影画报上撕下她登顶那张黑白照夹在课本里,天天朝拜。想不到我认识的王石也在珠峰扯上五星红旗!太神勇了!得知王石从西藏回到成都,我让周桦带着首席摄影师张海儿飞去做个专访。事后,王石对我说,他给周桦的时间很短,但她写得的确到位。
2000年的时候,周桦对我说,她累了想休息一阵。我说,去吧,早回。没想到她躲起来给人写电视剧本去了。
又不久,她要回来。回来继续做记者没多久,刚好市场部缺个头,封新城想了半天对我说,周桦拿手与企业家打交道,基础好,让她当市场总监。我说,你定。就这样,一个舞文弄墨的女孩临危受命,披挂上阵了!贵州人的倔强泼辣、死不认输的秉性又让周桦发挥个透彻。她带着几个小女孩撑起一片天。手下的尊她为大姐头;仗着《新周刊》的强势和影响力,她们刨萝卜似地一路刨客户,直往《新周刊》的篮子装。《新周刊》号称“发榜”专家,光是每年发的四大榜——“中国电视节目榜”、“城市魅力榜”、“生活创意榜”、“新锐榜”,就忙得市场部头顶冒烟,还有不少零七八碎的活动,吃喝拉撒,迎来送往,每次活动就靠周桦率几个女孩忙上忙下。问她,需要我做什么?她总是说,到时把你那些有头有脸的朋友请来就行。不管多大的活动,我从不操心,周桦总是做得那么滴水不漏,既体面又热闹。有一年,《新周刊》在北京现代城发“中国电视节目榜”,因故停办,一切心血打了水漂,还损失许多钱。我有点想不通,又心痛手足们的辛劳白费了,犒劳他们时几次黯然泪下,周桦总是安慰我:“老爷子,没事的,我们从头再来!”有几个从头再来呀?!《新周刊》都10年了,该长大了,但《新周刊》的老老少少却总是长不大,永远那么的单纯,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2005年底,周桦又说要离开,要给王石写书,我说,去吧,写好就回来。昨天,洋洋20万字的书稿发到我的邮箱里,文章一气呵成,我一口气读完,我为周桦喝彩!在书稿中我又通读了一遍王石,平添了我对他的敬佩,更加觉得自愧不如呀!
以前,我听说王石一个大老总整天玩极限运动就觉得无聊,活那么累干什么?无意中我被昆明的孙海浩拖下了水。他为“红塔山”策划一次登山大会,要《新周刊》连同迪庆州政府合办攀登5 000多米的哈巴雪山。我一听来劲了,因为,可以与王石一同爬山,可以体验他的人生态度。这是我有生以来攀登的第一个雪山!从哈巴村到大本营有很长的一段路程,我背着大背包吭哧吭哧的,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走一段歇一段。途中见到王石比谁都走得慢,就是不歇脚。我有意跟着他的节奏走,怪了,不一会,我的呼吸与脚步格外协调,气息从头到脚不断地循环,越走越轻松,一路到了大本营,除了一身臭汗一点也不觉累。第二天,我们大队人马登上冲锋营地,我和王石住一个帐篷,才下午三点钟,见王石蒙头就睡,我问他:“这么早?”他说:“那你想干嘛?”是呀!没啥干也睡吧。后来,我才明白,登山就是要时刻积蓄体力,漫漫长路在等着你呢。自此,王石起床我起床,王石开路我开路,步步相随,乐得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