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领导者将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单纯地定义为:信息的传递。这样的定义太狭隘,太片面,即使沟通的目的仅是为了传递信息,如果没有情绪、感觉上的交流,信息传递的任务也不能顺利地完成。管理沟通中需要具有长期、战略性的眼光,应该将沟通看成是一个战略行动,而并非只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领导者在沟通中要摆脱五个管理沟通陷阱。这些陷阱严重阻碍了沟通过程,扭曲了沟通的行为。
陷阱一:词能达意。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词语代表着固定的意义。事实上,词语的意义是人所赋予的,而并不是它所固有的。一个词语只是引发了意义与感官联系,因此,对于词语来说,一个固定不变的意义是不存在的。一般情况下,一个词语和它所具有的意义是两回事,比如:我们在听到“猫”这样的词时,人们的大脑中可能会涌现一致的形象。但是像“管理战略”这些抽象的词语只是理念,它们并不具有任何具象特征,所以不同的人对它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调查中,大多数经理人表示他们都尽力使自己传递出去的信息精准无误,但正是这些精准的技术语言加大了理解的难度。正所谓隔行如隔山,除了业内人士知道那些词语的通常含义,外人一般都听不懂。
陷阱二:信息等于沟通。在关于这项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将“信息”与“沟通”混为一谈。信息,只是单纯的事实、数据、情报;而沟通则是将信息、观念,甚至情绪感觉传递给其他人。沟通中存在的很大问题就是:你想表达的与听者所接收的往往风马牛不相及。因为外部环境、心理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扭曲信息的真正含义。但是,大部分人还认为自己已经将信息原汁原味地传递给听众了,这种现象更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使沟通双方产生误解,彼此越来越不信任。
陷阱三:沟通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一家企业的发展部经理说:“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制定了新的市场战略,而CEO只是与其他部门花了一个下午用幻灯片做了一次展示,然后将幻灯片电邮给每个人。他并未确定别人是否收到,而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别人都原封不动地接受到了他的信息,并对之表示认同。沟通并不是一件有形的物品,只要随手递过去那么简单。作为领导,你可能觉得你掌控了沟通的主动性,但你是错误的。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沟通,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表情、你的衬衫、你的办公室装修风格以及你闲聊时所透露的东西,甚至你的一个沉默都是在传递信息。信息是自己长了脚的,你无法不沟通,是接受者确定了‘沟通’的效果。”
陷阱四:业务沟通不需要感情。自从多媒体被大量应用于管理沟通,大企业的沟通几乎可以形容为“冰冷的幻灯片展示,到了令人昏昏欲睡的程度。”很多员工表示他们都喜欢偏于情感化的沟通,比如:讲故事或者微博。有管理者称情感可以将沟通管理提升为“更高层次的约会”,唤起人们感情与联想的故事之所以更深入人心,是因为人们对其他人的经历感受要强于对抽象观念的感受,这就是情感所赋予的力量。因此,如果能将情感与理智进行完美的结合,沟通就会起到最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管理沟通中最容易让人迷失的四个陷阱。想要让沟通达到最好的效果,不仅要看重每一次沟通,而且在沟通中要有明确的目标、长期的战略计划。如果还是不知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请参照下面所介绍的沟通步骤。
第一,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沟通水平。请一些专业人士去评价自己的沟通技巧,或者是从侧面了解传递出去的信息是否容易被人接受、理解,这样就能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沟通方式做出改善。
第二,了解听众。要记住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方面决定沟通的效果。听众一旦接受到我们的信息,就会对它们进行“再创造”,所以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沟通方式。对于管理者来说,最主要的听众就是员工、客户以及与企业事务相关的对象。据调查,员工最希望领导说的话,无论用什么形式,最好能够快速、轻松地理解。
第三,明确沟通目的。管理沟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无论是小组成员开会还是进行展示,都可能是在说服员工采取行动。所以,管理者在沟通中要强调性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事情,并事先了解说服别人的各种技巧方式。
第四,准备好你要传递的信息。沟通专家提醒领导者一定要能够做到随时传递自己的信息。调查表明,企业领导者主要将大部分沟通时间花在五种信息上:一是公司文化,即我们应该如何做事;二是财务成果,即我们做得如何,以及能得到什么;三是内部结构,即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