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没有想到,在这大山之中也会有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没有想到,嘈杂工区里的职工们与众多鸟儿相处得这样融洽和谐。
职工们自豪地告诉我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他们应该自豪,这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他们值得自豪,这里的一树、一花、一草都是他们汗水浇灌的成果。
职工们说,刚开始“家”没有这么漂亮,光秃秃的没有树,没有草,也没有花,连鸟儿从工区上空飞过时都要绕开。有的只是外面刮大风,院内刮小风,天上下大雨,地上流成河。他们就自力更生,挖土填坑,硬化路面,养花栽树,修凉亭、建假山,建设美化自己的“家”。
职工们向我讲起原车间主任张永富带领大伙挖土填坑,铺路栽树的故事。
建福生庄工区的时候,地基、地面都是用山上的碎石垫起来的,院里挖不了两锹土就能挖出石头,根本种不成花草。
这没有难倒张主任,我们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动手把小院整个翻了一遍,把石头一筐一筐地抬出去,再把新土一筐一筐地抬进来。
买来果树苗和花籽,准备栽种时才发现,土的问题解决了,可水又成了一个大难题。当时工区没有自来水,每日的吃水全靠去村里老乡家挑。职工们休息时就轮流挑水,一担一担往回挑,一棵树一棵苗的浇,全浇一遍基本上需要一个星期。
当时工区小院里全是沙土,没有一块硬化地面,我们休息时想找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最为严重的是,外面一起风院内就尘土风扬。张主任又带着我们开始硬化地面。没钱雇小工,我们就自己干。只要休息有时间就铺地,没有要求,没有命令,没有规定,可大家都自觉地做着,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宿舍前宽不足五米,长二百米的路面,我们整整铺了一年。
听着他们的讲述,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放弃多少个休息日,他们已记不清,但记得第一颗果树抽芽的激奋。
磨破多少双手套,他们也记不清,但记得第一朵花蕾绽放的喜悦。
流了多少汗水,他们更记不清,但记得第一次听到鸟儿落在枝头上那清丽的啼鸣。
树栽活了,小院增添了绿色。。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山中的“世外桃源”(2)
花吐蕊了,小院增添了红色、黄色、粉色。
院内的树绿了、花开了,鸟儿也多了。一声声清脆悦耳的鸣叫声为寂静的小院增添了几分生机。
斑鸠和白腿燕也来小院筑巢,大家幸福地有点兴奋,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鸟儿们的家,让鸟儿和它们的子女们也能像养路工一样在工区里安家落户。
在这里我真实地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完美的和谐。
走进福生庄工区,我徒然感觉到和谐在这里随处可见。
职工宿舍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床上摆放着“豆腐”块式的被子,让我感觉到仿佛走进了军营。每个床头都放着三两本业务、科技、文学方面的书籍。
荣誉室里既存放着五、六十年代养路工用过的木道尺、煤油灯,不同重量的钢轨样品,也有按照福生庄地貌、线路结构制作出的沙盘模型。抚物追思,你会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隧道从过去走向未来。
图书阅览室里有铁路局工会等各级组织赠送的图书1000余册。还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
福生庄工区因地势高,天寒风大,每到冬季,职工宿舍的后墙上便挂了一层厚厚的冰霜,职工们劳累了一天身心疲惫,再钻进潮湿的被窝根本睡不着。工务段领导看到后,立即在宿舍的后墙上增加了一层保温层。现在无论外面的温度有多低,职工都可以钻进温暖的被窝安然入睡。
夏季为了防止中暑,每名职工的床上都铺上了凉席,安装了电风扇。
点点滴滴中折射出的都是一种温情,时时处处展现出的都是一种关爱。
为什么福生庄工区可以6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为什么每一个来到福生庄工区的人都不愿离开?
为什么子孙三代、子承父业甘当福生庄工区养路人?
在没走进福生庄工区时,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来到福生庄工区后,面对这自然和谐的环境,看到职工们安详自得的目光,目睹亲和友善的氛围,感受家一般的温暖,我找到了答案。
站在郑云飞的画前我沉思着。
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