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4 页)
或者说考察李安生这个人。
嫩瑷铁路的成功招商,使得无数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墨尔根,同时也对新成立的嫩江铜业公司财大气粗的在多宝山地区圈地多有关注,更为惊人的是黑龙江工商银行的资本运作能力。
这一切都使得黑龙江具备了大发展的契机,要是黑龙江经济能够迅速腾飞,那么将来这里的资金需求将为更加的饥渴,需要更多的铁路,更多的资源开采,到那时,美国资本就能够介入。
司戴德希望能够推动美国资本大举进入东北,从铁路开始布局,今年清政府以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唐绍仪为奉天巡抚,司戴德立即向唐绍仪提出他的计划,于京奉路筑一支线,自新民屯至法库门,也就是“新法铁路”,将来发展至齐齐哈尔与瑷珲,进而至西伯利亚;并建议以哈里曼为主的美国资本二千万美金,设立一东三省银行,为东三省的经济中心,除筑路以外兴办实业,改革币制等,目的是美国资本在东北一家独大。
双方更是还签署了备忘录一件,可这“新法铁路”问题刚出炉,就立即遭到日本严重抗议,重重阻力。
故而司戴德希望能够另辟蹊径,到黑龙江来看看,既然嫩瑷铁路准备开工,那么黑龙江是否需要齐齐哈尔到墨尔根的铁路?甚至继续向南延伸?到达更为繁荣的奉天?
如果程德全的代言人李安生是个有远见的,那么就不可能放过任何将黑龙江与关内连通的机会,今年关内外铁路正式改名为京奉铁路,不用几年就能全线通车,有识之士未必不能看到将“新法铁路”向北延伸的重要意义。
史密斯很看好李安生,不为别的,墨尔根到瑷珲的铁路本来就是司戴德构想中的锦瑷铁路中的一段,有人抢在前头修了是好事情,能够减少锦瑷铁路的阻力。
既然有唐绍仪等高层的支持,那么司戴德也想得到基层李安生这样的实干家的支持。
故而,史密斯与李安生抱着共同的目的,相谈甚欢。
李安生当然愿意支持锦瑷铁路计划,但是这个计划阻碍太大,美国佬想要凭着这条铁路大规模的进入东北,妄图进一步打着兴办实业改革币制的幌子,达到独霸东北的目的,也太贪心了些,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
最好美国佬跟英日同盟去斗,到最后便宜了真心支持锦瑷铁路本身的李安生。
“墨尔根设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当然会尽力推动,到时候墨尔根的繁荣指日可待。我也欢迎贵国商人前来投资与贸易,共同开发黑龙江。”
这话说的漂亮,共同开发,可李安生的心思却是,你来投资可以,但想要用金元加大棒来控制东北,那就免了。
“我很看好黑龙江的发展,墨尔根是新兴城市,就像瑷珲在李先生的帮助下已经开始复兴一样。或许,不久以后,黑龙江就需要一条从多宝山到齐齐哈尔的铁路。”
多宝山在嫩江的北面,多宝山与嫩江的连接,要是没有延伸到齐齐哈尔的铁路,反而不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
嫩江到齐齐哈尔的铁路,重要性甚至要超过多宝山到瑷珲的铁路,要是有这段铁路,而中东铁路又能够回到大清的手中,那么从多宝山到瑷珲的这段铁路根本就不用修建。
史密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认为只要美国资本抛出这条橄榄枝,李安生必定会欣然接受,只有修建嫩江到齐齐哈尔的这段铁路,才是一条完整的铁路。
李安生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却是黑龙江许多产业实际上的掌控者,史密斯很看好这位年轻官员的前途。
李安生心领神会,这条铁路当然要修,手上的钱也足够他修铁路,但是,眼下的步子不能跨的太大,还是要小心谨慎为上,毕竟他还不是**一方的军阀。
这条铁路既要自己修,又要让美国佬参与进来,美国资本进入沙俄的势力范围,最多是哼哼几句,可要美国主导修铁路那就事情大了,铁路沿线的势力范围算谁的?
德国人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提供低息借款,而不是参与其中。
正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喧哗声,下人进来报信,说是钦差大臣又差了人来,很是气势汹汹。
至于这气势汹汹有多地的汹汹,李安生倒是立即见识到了。
孟恩远在外头大吵大嚷,想要硬闯,甚至还拔了枪,不过却没敢开枪。
不是他真不敢开枪,而是被人用枪指在脑门上,还敢耍横?
李安生招了几个伤兵当了护卫,这些护卫对他可都是忠心耿耿,哪里能容孟恩远嚣张跋扈的硬闯?还口出狂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