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页)
是黑龙江在墨尔根那边发现了铜山,李二愣建言招股开矿并修建瑷珲到墨尔根铁路,署理黑龙江巡抚段芝贵替李二愣上了折子。”
李莲英虽说不喜欢深究朝廷政事,但这两条消息还是知道的,也能在慈禧面前陈述,不用怕忌讳。
“哦?居然有这等事?”
第一百零一章 胖叮当横空出世
赵启霖弹劾的折子明天才会递上去,考虑到这件事情的深远影响,这份弹章是铁定要送到慈禧手中的,可今天李莲英就已经收到了庆亲王府与袁世凯的贿赂,请他在太后天前转圜。
这事他也没敢隐瞒,见慈禧问起,便连收了多少礼物也一并说了。
慈禧皱着眉头说道:“庆亲王也太不自重,载振惹出这么大的事来,以为哀家为他们出头这事就能挡的下来?也不想想赵启霖乃是瞿鸿机门生,清流中的中坚人物,他出面弹劾定是得到了清流的拥护。达桂才去未久,赵启霖声名正隆,他哪里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赵启霖少年天才十八年便中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从三十二年正月开始,补河南道监察御史;九月,掌江苏道监察御史;十一月,兼署山西道监察御史。他任职期间,诤谏言事,曾上疏11道,吁请澄清吏治、禁绝鸦片、改革教育、赈济灾黎,被誉为一时之清议。
今年正月之时,他的一份弹章再次使得朝堂震动,他对于如今东三省局势甚为关切,认为“东三省为根本重地,近来介于(日俄)两强之间,协以谋我,日甚一日”,而吉林将军达桂等人“贪污猥杂,朋比为奸”,正月时毅然上疏弹劾,态度鲜明,坚持严惩,导致达桂等五人被革职,声名鹊起。
他出面弹劾,必定又是一番风波,庆亲王等人的应对让慈禧感到很恼火,这也太不着调了。
这份弹章还没上就闹的沸沸扬扬,可见背后没那么简单,这弹章是不能压的,或许清流也好,立宪派也好,巴不得谁出头强压这份弹章。
谁想要轻易摆平此事,谁就是傻子,一出头就要成为靶子,慈禧心里清楚的很,如果她不能公正处理此事,这事就会给清流与立宪派利用起来,闹腾的更厉害,到时又要什么立宪又要什么革新,所以她也无能为力。
“移驾,让孙家鼐立即前来觐见。”
慈禧迅速做出了决断,趁着此事还没有造成恶劣影响,尽快调查清楚,才是上策。
段芝贵也是个消息灵通之人,自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赵启霖要弹劾他,故而这几天心神不宁。
李安生避着不见隆昌长的少东家,段芝贵也没有与他为难,倒是落得清静。
段芝贵何尝不想尽快促成铜矿招股与铁路修建事项,他也好从中捞上一票,并缓解官银号的危机,可是如今他即将被推到火上烤,其他一概顾不得了。
李安生也没有闲下来,他通过梅宝聪结识了德华洋行在直隶的洋经理简森伯格,希望能够通过对方购买铜矿生产设备。
简森伯格当然对几大俄国洋行的狗屁封锁令不屑一顾,一笔大生意上门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照理这笔生意还用不着他亲自出马,但是去年黑龙江一连兴办了多家工厂,都是向美国的两家洋行采购机器,消息灵通的他也打探到了李安生在其中的作用。
不出意外的话,今明两年又是黑龙江几家工厂扩张规模的时期,需要的机器设备足够他亲自重视。
更何况,他也接到了上头的命令,趁机考察一下黑龙江,看看有没有投资的门道。
上头,是德国以四大银行团为首的十三家大银行,他们在中国明面上的动作都受到了其他国家的严密关注,所以许多事情都交给了几家德国洋行出面。
礼和洋行背后是容克财团与大地主阶层,而德华洋行则与工业巨子有牵连,比如蒂森-克虏伯。
他们的背后都有德意志十三家大银行的支持,不仅从经济上获利,还帮助帝国在中国取得更深的利益。
东北是个新兴的地区,美国这些年的心思都放在了与日俄争夺东北权益上头,德国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借着这次机会还渗透到东北。
“李大人,购买机器我们可以给与优惠,另外,为了我们长期的合作,我们甚至可以为嫩江铜业公司提供担保,由德华银行提供贷款,低息,绝对低息。”
简森伯格说话慢条斯理,极有修养的样子,神情严肃,是个极重承诺之人。
李安生一时之间还想不到对方是什么意图,笑着说道:“铜业公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