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道。
正准备起床出去迎迎,便听得有人进了正院,随着木屐的踏踏声逐渐临近,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年妇人进了屋,头上戴着青色碎花头巾,身穿灰色窄袖褙子,腰间束着的布带里面露出一抹鹅黄。
安木看到她脑子里便浮出小丫头留下的记忆,这位是沙湾村户长的浑家王氏,是这村子里仅有的二等户,平时和安家关系极好。
刚想开口说话却被她身上的装束吸引了,腰上黄?褙子?头上的碎花包头巾?为什么这套装束看起来这么眼熟?还有浑家和二等户……
她怔怔的看着老妇人,这是宋朝的装束……
浑家也是宋朝专有的称呼。
她又瞄到自己屋里那个黑色如意花腿柜子上面去,花腿?这是典型的宋朝家具标志。
对面的梳妆台也是非常简洁明快的流线条,那个大大的圆形铜镜,还有那八角菱花玻璃镜,梳妆台下那个罩着花布的藤环墩……
无一不在说明这是在宋朝,在宋朝……
“哎哟,我的大姐大郎哟!可心疼死老身了。”王氏看到安木正在发呆,似乎快要从榻上掉下来,连忙上前将安木扶住,把她摁到了隐囊上半躺半坐。
第2章王氏
更新时间2014…3…14 12:01:17 字数:2112
大郎将身子缩到了安木身后似乎有些怕老妇人,露出一双大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老妇人手里的篮子,吞咽了一下口水。
王氏看到他的目光在篮子上面打转,就笑了笑,将篮子上面的麻布掀开,露出了几个圆圆的炊饼,还有一小碟子豆歧沾酱。
大郎饿的急了,却不敢伸手去拿,只是用目光询问安木。
王氏好笑着把篮子里的饼递到了大郎手中,大郎再也忍不住了,伸手接过就咬了一口,连酱也不沾,直到咽到肚子里后才晓得没有征得安木的同意,急忙又将饼放到了篮子里,规规矩矩的跪坐好,低垂下头等着安木训斥他。
安木看的两眼泛酸,苦笑了一下。
“大郎真是好体统,不愧是安举人的儿子。”王氏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又将幼童咬了一口的饼递给了他,拿出一个小罐子,里面盛着半罐米汤。
大郎直到安木示意了一下才敢接过饼,跪坐在榻上向王氏行了个礼,小口小口的吃起饼来。
“大姐呀,你先吃些晨食,老身有些话要和你说。”王氏替安木也盛了一碗米汤端到了她的面前。
然后就开始絮絮叨叨的说话,什么安举人命不好怎么早夭,举人娘子承受不住也随着去了,现如今只剩下一儿一女,以后这个家可怎么办?
安木一边听她絮叨一边吃晨食,又趁机打量来送饭的年老妇人。将她的一身装束看了又看,似乎是宋朝前期的装扮,难道自己穿越到了北宋初期?如果是这样那可太好了,北宋初期没有战乱,百姓生活也较为安定,不用担心生命受到什么威胁。怕就怕穿越到了北宋开期,金兵南下占领中原,到那时才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
正胡思乱想着,王氏却已经把闲话说完,正在犹犹豫豫的看着安木,欲言又止。
“妈妈,您要和儿说些什么?”安木打点起了精神应付她。
昨天接收了一些安大姐的凌乱回忆,弄明白了一些基本的称呼,这个妈妈的称呼并不是指母亲,而是指奶奶或者外婆又或者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年妇女的统称,儿是未成年男女的自称或者谦称。
王氏颇有些难以启齿,将碗筷都收拾起来之后,嗫嚅道:“大姐呀!按理说,这事不该和你说,可是谁让你现在是这家里最年长的了……那个,老身就是想问问,你家里的田和房子你准备怎么处理?”
安木愣了一下,不知怎么回事,便茫然的看着王氏。王氏不疑有他,只当她是年少不懂这里面的道道,便细心的为她解释了起来。
原来这安家并不是这沙湾村的原住户,是几年前大旱时从外乡逃来的。安举人是个读书人,娘子又恭顺贤慧,因这村子里没有识字的人,便请他留了下来教子弟们读书,几年过去,倒得了全村人的尊重。
安举人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颇懂得一些经济学问,在沙湾村住了几年,置办起了一百六十多亩的田产,进府学读书后盖了这座符合他身份的庭院,在村子里过得日子也是数一数二的。
去年八月参加了解试,高中榜首,这可喜欢坏了安举人,从秀才升级成举子,再通过礼部的省试那就是堂堂的进士,若是能通过殿试就可以考进三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