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页)
很重。后来古海知道,波波夫是通古斯人的一支部落的后代,他们的部落改信东正教的历史还不足五十年。从动作和心理习惯上看,他完全是个东方人。
一个头戴制帽的俄国小伙子把一个扎着彩带的礼盒捧上来。
“不成敬意,请收下!”波波夫接过礼盒亲手把它交到大掌柜的手上。
“谢谢了!请坐!——请坐!”
大掌柜用俄语说。
房间里显得更加拥挤,主人和客人互相说着话,一会儿是俄语,一会儿是汉语,气氛也更加热闹了。
中方买卖城内人声熙攘,卖艺的,演杂技的,变戏法的,在街道的交叉路口上吸引了成千上百的俄罗斯男女。锣鼓和唢呐声拼命地放出最高音,渲染着节日的气氛。夜幕降临,城内各个角落响起了爆竹声;五彩缤纷的礼花腾空而起划破黑色的夜空,继而又像万道彩色的瀑布从天而降。礼花引起俄罗斯男女的一阵欢呼。尽管寒气逼人,他们都被冻得脸色发红,但依然兴致盎然。
在中国传统的大年夜里,并不是所有的俄国人都是来游玩看热闹的,精明老道的波波夫趁着贺年节的机会与大掌柜谈成了一笔粮食的生意。
粮食——主要是小麦和豆类,历来在俄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占着大宗。一连三年中国内地农业生产平稳,使俄商对华出口粮食的数量停滞在一个低水平上。恰克图的贸易形式主要是以货易货,中国不需要俄国的大量粮食,但是俄国却是缺不得中国的茶叶,俄方的皮货与其他物品无法与茶货抵平,自然就出现了逆差。俄国政府又有令不准白银出口,结果就造成了俄国各个公司,尤其是以经营粮食为主的伊尔库茨克和托博尔斯克公司大量粮食的积压。由于对情势的预见不准,储备粮食的仓库不够用,三年之内俄商在粮食生意上遭受的损失颇重。谈判是在分庄厨房旁边的餐厅进行的。由于大盛魁铁的传统规矩——年夜的食谱上只有小米熬稀粥这一道菜,厨子在把一大锅稀粥熬好之后,就找朋友打牌去了。
没有厨子无法做菜,而且什么佐料都没有准备,盛掌柜有些犯难,就把一个伙计叫到跟前说:“你去赶快把胡师傅找回来!咱们自己喝稀粥没得说,可怎么能给俄国客人往桌上端稀粥呢?!”
3独家经营和优惠条件(4)
“你要做什么?”波波夫问盛掌柜。他没听清楚盛掌柜吩咐那伙计些什么话,但从表情上他猜到了盛掌柜的意思。
“我让他把厨子找回来。”
“你看——我就猜到了,不必,不必了!”波波夫说,“与大盛魁打交道几十年了,用你们的话说就是老相与了,你们的规矩我知道的!新年佳节不吃美味佳肴,只喝稀饭,纪念先人创业的艰苦,这是很好的事情,我很欣赏!而且我波波夫对你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客人,是朋友!我非常愿意与你们一起喝中国的小米稀粥!让我们一边喝稀粥一边谈生意,别有一番情趣的。”
盛祯看看大掌柜。
大掌柜说:“照客人的话做——上小米稀粥!”
大海碗满满地盛了粥,每人一碗。大家一边喝一边说话。结果一笔十六万担小麦的生意在喝稀粥时唏唏溜溜的伴奏之中谈成了。这一年中国中原各地的小麦生产是个丰年,这是早在秋初就将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以及宁夏省的信息汇总后得出的结论。中国市场上并不需要大量俄国小麦的进口。这一点大掌柜给波波夫讲清楚了,所以要他的十六万担小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友情的考虑。从历史上伊尔库茨克公司在俄国专事对华贸易的六大公司中,是以经营西伯利亚小麦为主项的,皮毛出口在其业务总量上占不到四分之一。他的大量现金都投入到小麦收购上了,如果中方不要他的小麦,波波夫就无法补平进口中国茶叶带来的逆差。在中国市场并不很需要小麦时进口伊尔库茨克公司的十六万担小麦,显然是一种极大的体恤,为此波波夫非常高兴,也非常感激。作为回报,他将小麦的价格压低二厘,并且保证提供一级的新粮。最后签约时只有大掌柜、盛掌柜和俄方的波波夫总经理和彼夫佐夫在场。俄方提出对谈成的小麦生意的数量和价格进行保密,大掌柜答应了。
波波夫是西伯利亚土著居民的后代,他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广袤而又寒冷的西伯利亚土地,他们从事捕鱼和狩猎,过的是茹毛饮血的蒙昧生活。他们用自己猎获的海豹皮、海象牙、貂皮和珍贵的北极褐狐来换取中国人的砖茶、大布、瓷器等生活日用品。西伯利亚的土著的渔猎民族与中国人经济交往的时期,长得简直就难以界定了,大概可以追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