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1/4 页)
只不过,算命先生所谓的“越南越吉”到底是指海南岛?南洋?或者说是比南洋更远的地方?周正暗自琢磨着,却听见身后一阵骚乱,忍不住回头望去。
两名锦衣卫着装的带刀侍卫拥着换上了官服的杨荣穿过围观人群,径直走到县衙门前。杨荣走到正中的位置站定了,大声喝道:“金炯接旨,其余人等一律靠后跪下!”
平民百姓们下跪倒是习惯的,但大伙们都挤成一团,一时之间你碰我腿我踩你脚地,一下子便乱成了一团。
杨荣皱皱眉,吩咐道:“林知县,你且维持一下秩序。”
自从看到杨荣后,林海一直痴痴呆呆地望着他,听到杨荣的命令后,这林海才如梦初醒地“哦”了一声,然后赶紧指派衙役们维持秩序。
花了好一阵工夫,场中总算大体安静了。林海退后几步,一提袍角便跪了下去。
“杨荣奉诏宣旨,金炯跪听!”
金炯咽了口唾沫,颤声道:“微臣恭请圣安!”
“圣躬安!”杨荣待金炯三跪九叩毕,打开圣旨,朗声读道:“金炯素有怨望,着令槛车徵至京城!”
……
第十二章 皇庄
岸边上,几只水牛正惬意地吃着水草。一群光屁股嬉笑打闹,跳进浅水里打扑腾。看着这副太平祥和的景象,朱棣的眼睛都笑得眯了起来。
眼角的余光看见杨荣正蹙着眉,一脸怔忡的模样。朱棣于是笑问道:“杨荣,你怎么皱着眉?是不是和家里爱妻分别这么长时间,心中眷恋?”
饶是杨荣并不道学,却也仍然被皇上的打趣臊得面红过耳。杨荣咳嗽一声,一本正经地解释道:“皇上,我是在想江南百姓历年拖欠的赋税问题。”
对于林海的酷吏手段杨荣并不反感。相对于林海所学的法家,杨荣更推崇兵家——唯求胜利,管他用什么手段?但杨荣毕竟是目前唯一跟在朱身边的内阁学士,很多事容不得他不多想细想。不仔细思索倒也罢了,想得越多杨荣却越是不安。虽说杨荣是个豪气干云的性格,但昨晚思虑太深,竟是一夜无眠。
“林海雷厉风行,必定可以解决大部分拖欠的赋税。可江南虽富,但今年四月苏、松、嘉、湖四府毕竟遭受了水患。更何况拖欠的赋税是历年积累而来,数额也不小。大户或许卖掉家中余粮便可偿还拖欠赋税,但小家小户的家底却薄,恐怕得卖掉田产才能偿还拖欠赋税。若是林知县的手段过于激烈,微臣担心激起民变啊。”
杨荣所担心的事朱棣自然早已想到了。只不过,若是压制林海的积极性,下面的官吏免不了会揣度皇上的心思,于是越发不尽心解决拖欠赋税的问题。明太祖虽然严苛,但那只是针对官员,对于普通百姓却很宽容。建文帝更不用说,在位期间甚至革去江南苏松重赋,并且解除了苏松人不得做户部官的禁令。若是朱棣也以宽为政,那么后世子孙自然更吧。
所以,朱顶多只能尽量想办法避免激起民变,却不打算阻止立功心切的林海行苛法追缴欠税。
怎么尽量避免激起民变呢?
难道说下圣旨只收大户而不收小户拖欠的赋税?这肯定不行!若是这样做,与不追缴拖欠赋税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目前全国拥有田产超过七百亩的大户不过十多万,所谓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朝廷真正地税收来源其实还是小民。若是放开这道口子,所谓地追缴便根本没有意义了。
朱想了好半天,脑中突然灵光一现。
之前朱棣便产生了建立“大明皇家银行”地念头。这么长时间过去。基本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地差不多了。
朱棣沉吟着说道:“杨荣。你也知道朕准备成立大明皇家银行地事。朕看可以这样办:由银行贷款给小户。帮助他们偿还历年拖欠赋税。如此一来。便不会造成小民小户为了偿还历年欠税而砸锅卖铁、倾家荡产地情况。”
“民间借款年息大多在四成以上。大明皇家银行只取两成地年息。而且可分十年偿还。因此还债地压力也不至于压得小民小户喘不过气。”
听了这些话。杨荣地心头顿时一轻。他思维灵活。所以对于银行这种新生事务并不反感——或许杨荣把银行当成钱庄了也说不定。
杨荣略微默谋了一会儿。提出了一个问题。
“若银行为了获得更多地好处。不需要借贷地对象。银行利用其特殊地位而强制借贷;需要借贷地对象。却因为太过贫穷而没有足够地偿还能力。因此不贷。这该怎么办?”
杨荣的疑虑并非无因,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