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1/4 页)
重机枪了——连燧发火枪都还没研究出来呢!
朱棣又接着看金铭的报捷奏折。后面的内容主要就是关于战利品的,什么牛、羊、马、骆驼之属胪陈详细,密密麻麻都用蝇头小楷写成一片,朱棣都一览而过,末了写道:
……战况前后进序甚为繁复,犹夜袭鞑靼大营一战,其间惨烈白刃格斗状况惊心骇目,诚见鞑靼人古之剽悍之风犹存。此战后,微臣未曾派遣兀良哈骑兵出营与鞑靼野战,又生惧罪之心:虽是为保存实力,终不免有怯战之嫌。绕室彷徨中心不安。用是从速报捷,以慰我皇上倚阙盼音之忧,且治微臣怯战之罪以为后戒。金铭不胜屏营战粟静待恩诏,云山万里之外恋主思恩不能自己,临颖命笔之际心增凄切。……
看到这里,朱棣不自禁眉字口角都带上了笑意。
这个金铭挺不错。远征军出发之前,朱棣一再强调不要让兀良哈骑兵在劣势下与鞑靼人作战。没想到金铭不但敢于夜战,大获全胜之后,甚至还将不派兀良哈骑兵野战的罪责归在他自己身上。
其实这一仗打得非常合朱棣的意。
这一仗鞑靼人死伤万余,元气大伤或许说不上,但损失却绝对不算小。而且,远征军途中也扫荡过几个鞑靼人的部落,那份成果也不可忽略。
最重要的是,一开始朱棣的战略思想就不是与鞑靼人进行决战,因为人家是骑兵,打或不打的决定权在对方那里。不过,远征军尽管追不上骑兵部队,但是行军速度却比拖家带口的部落迁移要快得多。因此,以神机营为主,以少量骑兵为辅对草原进行大扫荡那是再合适不过了。每次扫荡下来,只要有合格的向导,总归可以多多少少削弱一些鞑靼人的实力。
象这种大扫荡,朱棣打算每年都来那么一两回——直到鞑靼彻底投降为止。等鞑靼彻底投降后,便同样对鞑靼开放马市,仍旧实施以人头换茶叶的那套政策,只是将针对目标改为瓦剌而已。与之配套的是,扫荡的目标也改为瓦剌。等瓦剌投降了,再将目标对准中亚……
嗯,想得太远了。朱笑着摇摇头,将思路重新拉回到这次胜战所能带来的好处上。
远征军胜利而返。牛、羊、骆驼等战利品要么是之前卖给随军的辽东有邑贵族了,要么就是途中吃掉了,所剩无几。然而除了牛、羊、骆驼之外,远征军缴获的马匹却全部保留着。这点战利品对于整个国家而言自然不算什么,但它的政治意义却很大。之前被鬼力赤打了脸,如今已经是加倍打了回来,实在是痛快!等会儿再吩咐内阁拟旨“复贻书鬼力赤”,看他这次还敢不敢犯贱。
嗯,还可以将缴获的战利品贱买一些给周武——战马固然是不卖的,但普通的马匹却可以卖一些。那样,树立移民典型的计划便又可以照常实施。除了马匹外,还可以将俘虏当作奴隶也买给辽东有邑贵族。辽东目前正极度缺乏劳动力,而那些鞑靼俘虏并非是职业军人,而是普通牧民。交给辽东有邑贵族后,辽东有邑贵族让俘虏们充当牧奴也好,让他们学着耕种土地也好,总归可以缓解一下劳动力缺乏的压力。
得了这么大的好处,周武必然可以迅速提高实力,获得更多的土地还更高的爵位。在这个成功榜样的影响下,移民辽东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多。牢牢地控制某处土地的最佳办法无非两条,一是让当地土著变得和本国民众一样,二是往那里移民。辽东是后世的北大仓,仅仅同化当地土著岂不是浪费土地资源?
此外,虽说新移民头三年内免税,但只要粮食产量提高了,辽东驻军就地筹粮自给自足也能够指望。不必千里迢迢从内地运粮,这便又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这样算下来,这个胜仗能够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刻朱棣已经一扫多天来的郁闷,只觉得心旷神怡,痛快不已。朱的精神一好,一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便止不住地冒了出来。
朱棣挥挥手,示意御书房里的小宦官退出去。
朱高炽见父皇突然变得有点鬼樂,似笑不笑看自己,倒不知出了什么事,眨巴着眼小心问道:“父皇……您有话要吩咐儿臣?”
“也没什么要紧的,”朱棣瞥了一眼门外,张了张口,顿了一下才说道:“朕前段日子忧国忧民,劳心费神,以致华发早生……”
朱高炽迷惘地看着父皇。父皇已经年过不惑,可额头上却看不到丝毫皱纹,立坐行走也都显得十分精神。不知情的人看了,大概还以为父皇是个三十多岁的英武青年吧?还华发早生?父皇他有一根白头发吗?
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