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而同凝神静听朱棣后面的话。
“朕刚才说了,在海外和关外之地暂时不设流官,而是由朝廷任命的有邑贵族进行管理……其中一部分有邑贵族的爵位,朕决定册封给镇国将军以下的宗室。考虑到海外和关外均是化外之地,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因此是否成为有邑贵族全凭本人自愿。诸位对此有什么疑问吗?”
这段话很容易理解,但因为消息太过突然,因此有可能获得有邑贵族爵位的宗室们习惯性地高呼万岁圣明之后,不由默默地考虑着其中的得失利弊。亲王郡王们不能成为有邑贵族,事不关己也就没什么顾虑,于是七嘴八舌地提问。
“皇上。那些能够获得采邑地宗室不就可以获得两份收入?一份是由朝廷提供地年禄。另一份则是从采邑获得地收益。”
朱棣沉默片刻。答道:“也可以这么说。但宗室获得采邑后。朝廷不再直接提供年禄。而是由该有邑贵族从应缴税贡中进行抵扣。比如说朕将一名镇国将军册封为一等有邑男爵。若此人向朝廷缴税纳贡1000贯。由于镇国将军地年禄为1000贯。因此名义上此人就相当于向朝廷缴纳了2000贯。”
朱穗还很年轻。自信将来还会生儿子。但由于宗室爵位地改革。后面所生地儿子却只能获得镇国将军之爵位。因此。朱穗对这件事倒是颇为关注。听到缴税纳贡地问题时。朱穗问道:“名义上缴税纳贡地数额多有什么用?”
“因为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或风俗各异等原因。朕才赋予有邑贵族对采邑地管理权。但即便如此。有邑贵族仍然应该向朝廷缴纳税贡。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地道理。至于收取税贡地额度。朕则参照征收浮动田税地方法。任由有邑贵族自行缴纳税贡。但他人可以一次性向朝廷缴纳若干倍税贡获得该采邑地管理权。也就是有邑贵族对该采邑地管理权力。”
“有了宗室爵位地俸禄做底子。别人想要获得该采邑地管理权自然更难。仍然以那位兼任一等有邑男爵地镇国将军为例。他缴纳1000贯赋税。另一个一等有邑男爵同样缴纳1000贯赋税。他人若是想获得这两者地采邑管理权。所需要支付地金额。前者将是后者地两倍!”
一名大约准备去做个有邑贵族地宗室好奇地问道:“皇上。‘他人可以一次性向朝廷缴纳若干倍税贡获得该采邑地管理权’。这个所谓地若干倍到底是多少倍?”
“倍数和爵位挂勾。恩骑尉、云骑尉、骑都尉、轻车都尉均为11倍,男爵为12倍,子爵为13倍,伯爵为14倍,候爵为15倍,公爵为16倍。”
“仍旧以那位获得一等有邑男爵爵位的镇国将军为例,若是向朝廷缴纳税贡1000贯,再加上他本该享受的镇国将军年禄1000贯,就相当于向朝廷缴纳了税贡2000贯。由于该镇国将军拥有男爵爵位,其他人若想获得该采邑的管理权,则需要一次性向朝廷缴纳2000贯的12倍,也就是24000贯。当然,这是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若是有竞争者,则价高者得。”
听到这里,那名准备去做个有邑贵族的宗室失声道:“若是这样,失去了对采邑的管理权后该怎么生活?”
“若是足额缴纳税贡,他人想获得该采邑的管理权就会亏损极大。若是对朝廷不忠诚,所缴税贡与采邑收入相比相差太大,那么有人觊觎这个采邑的管理权又怪得了谁?而且失去管理权后,此人未来的生活也还是有保障的。想获得采邑管理权不是需要一次性向朝廷缴纳一笔费用吗?失去管理权的有邑贵族每年可获得这笔费用的十分之一作为年金。以那位镇国将军为例,当他失去采邑管理权后,每年可获得2400贯年金——从收益的获得方式来说,相当于该有邑贵族转变成了有禄贵族。”
说到这里,朱棣忍不住小小地得意了一下。这种做法相当于将那笔钱存入银行,然后每年支付10%的利息。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年利息普遍高达40-60%,如果只收每年20%的利息,这样的放贷人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善良了。朱棣打算成立大明皇家银行,开展一下抵押放贷业务。看天吃饭的自耕农抗风险的能力非常差,稍遇天灾**就会遭受破产的噩运。以前人们总是需要支付40-60%的沉重利息才能借到急需的救命钱,但大明皇家银行成立后,人们便只需要支付20%的年利息——当然,前提是借债人有着足够的抵押品。
一般而言,农民最值钱的资产便是土地。因为农民自身抗风险的能力确实很脆弱的缘故,虽说年利息只有20%,但总还是会有一些人会还不起贷款。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