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业地萎缩。用于耕地地畜力尚且不足。用于肉食地牲畜自然更少了。明清时期。英国地农民以及劳工等低层阶级地人平时可以吃到肥腊肉、肥咸肉、干奶酪以及粗面包。平均起来每人每天有三镑肉食。而与此同时。中国地市镇手工业工人却在为一人一月一斤猪肉地供应而斗争。
希望大明子民能够吃到更多更便宜地肉食。倒不是说朱棣非常渴望获得仁君地名声——无论之前地燕王还是现在地朱棣。同情心都极其有限。之所以产生这种强烈地**。主要还是民族自尊心在作祟。另外。朱棣知道饮食结构地合理化能够使国民更加强壮——虽然热兵器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但直到二十一世纪。士兵地身体素质仍然是决定战斗胜负地重要因素。
朱棣并非战争狂。可这个时代海外潜在地殖民地和广袤地西伯利亚象是罗裳半解地美女正等着人去征服。朱棣哪里挡得住这种诱惑?!如果士兵和移民更加强壮。显然对外扩张会更容易些。
只是稍稍说明了一下征收无牛税会带来什么样地好处。很多深层次地东西甚至还没展开了说。众臣们便大多已是心悦臣服了。
这时。黄俨走到朱棣身旁小声说。方孝孺已经做好离京地准备了。特来陛辞。
朱棣这才想起来。前些日子觉得杨荣那条关于“获得外放任命地官员。需得觐见皇帝之后。其任命方可生效”地建议好。于是下旨将之形成了规定。前些日子朱棣察觉方孝孺在朱文圭身边会对他造成不好地影响。因此只好将之打发走。没想到。方孝孺居然成了第一个依照这条规定前来陛辞地官员。
一想到方孝孺,朱棣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朱棣自思对方孝孺可算是仁至义尽,如果不是因为他及时穿越,这具身体的前任主人早就将方孝孺千刀万剐并夷十族了。可是方孝孺又是怎么报答自己呢?好吧,他到底还是写了登基诏书,而且还给一些仍在反抗的将领写了书信劝其投降,但无论怎么说,方孝孺向朱文圭灌输反动思想总说不过去吧?
如果方孝孺站在朱棣的阵营,朱棣会非常欣赏这种忠贞以及坚持,但既然方孝孺自始至终就属于建文一系的阵营,那么他在朱棣的眼中自然也就成了茅厕里那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朱棣不想见方孝孺,因为他知道自己看到方孝孺就会生气,却又不能为了发泄怒火而杀掉方孝孺。然而朱棣又不能不见方孝孺,因为方孝孺是按照规定前来陛辞的,如果第一个前来陛辞的官员朱棣就不见,那么这条规矩将来就很容易被破坏。
无可奈何,朱棣只得宣布今日议事完毕,众臣退下,然后召方孝孺觐见。
不一会儿,方孝孺便进了殿。
自从给朱棣写了登基诏书后,方孝孺每次见到朱棣都三跪九叩,在礼仪上绝无挑剔之处。不过朱棣却知道,方孝孺的心却从来没有向着自己,因此忍不住不满地“哼”了一声。
既然心中不满,朱棣自然不肯委屈自己装出对方孝孺有多亲热的样子。朱棣只是淡淡地和方孝孺随便说了几句,说完就等着他叩头辞行。
谁知七等八等,却总等不到方孝孺主动请辞的声音。朱棣诧异望去,只见方孝孺一副期期艾艾的表情,象是想说话什么话又不太敢的样子。
朱棣无声地叹了口气,说道:“方先生,你有什么话说就直管说吧。”
方孝孺深吸一口气,说道:“皇上令臣去北平是建设一字并肩王府以及监察部,不知臣是否理解有误。”
“不错。你的职责确实如此。”
“一字并肩王需成年后方可就藩,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臣以为,近期臣的主要职责应该是为成立监察部做准备。”
“嗯,你的理解并无错误。”
“那么,”方孝孺的呼吸有些急促起来。“是否监察部的官衙建好后,监察部就可以正式运行了?”
朱棣没好气地说道:“按理说监察部属于一字并肩王直接管理,但朱文圭现在才两岁,不可能真正负起这个责任,朕就暂时代他管一下。”
“你推荐几个人选,朕从中挑选一个作为尚书。待尚书确定后,整个监察部其他官员的任命就由你和此人负责——朕没那么多闲功夫管监察部的事,将来甄别确定的工作就由魏国公代一字并肩王行使好了。”
方孝孺的脸上已是一片潮红。
“皇上,臣以为,前工部尚书严子敏和前户部尚书王钝可胜任此职。”
朱棣皱眉想了想,严子敏性格能力都还行,可惜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大好,按原来的历史永乐元年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