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是道观求救呢?”
“我们没有想到他会病得这么严重,以为他不过是腹泻导致身体虚弱,所以,看到你和你在树林里骑马,我们就想把马抢过来宰杀分吃打打牙祭,顺便也能让小山补身子,只是没想到——”说到这里,那年轻汉子似乎很不好意思。他低垂着头,手里的树枝在地上胡乱划着:“我们并不是存心害你跌下山崖的,我们只不过是想拿刀吓吓你,没想到你……”
素衣知道他是又想起之前的尴尬事了,连忙摆摆手,宽慰的笑笑:“过去的事就别再提了,我不是也安然无恙吗,幸烘具哥哥救了我。”
说到面具少年,她往之前他所坐的位置望过去,这才蓦然发现,他已经不在火堆旁了。
【掠影惊鸿】
隐隐约约中,林海间回荡着一阵呜咽的洞箫声,水一般缓缓淌过,光滑如织锦绮罗,在风声中显得虚无缥缈,极为不真切。那声音低回而轻柔、缓慢且悲凉,透露出的无奈悲怆,带着一股无法言喻的忧伤,那样不经意地脉脉流出,丝丝缕缕,如同潇湘雨,曼衍成曲,袅袅不绝,于不经意间打动人心,将隐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伤痛勾起,在记忆中涌动,悲从中来,无法断绝。
素衣寻声而去,看到面具少年独自坐在不远处的青石上,双手持萧。他身后的月亮,又圆又大,明净得让人忧伤。月光下,丛林间,萧声像是无形的绳索,缠绕在他周围,牵引着朦胧的雾,使周围的一切都在这箫声中缄默了。
月光如练天如水,涤尽了他一身的铅华,却抹不去其间的萧瑟与落寞。
素衣生怕惊扰了这低回悲怆的箫声,只是站在离他不过几步之遥的槲树下,凝视他月下弄箫的身影。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人世几欢哀。”直到那箫声的尾音在中消失殆尽,素衣才缓缓走到他的身边坐下,侧着脸看他脸上那没有表情的面具:“不知面具哥哥吹奏的这只箫曲可是《盟鸥赋》?”
面具少年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他依旧望着月下的槲林,看那些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的树叶缝隙间透下点点月光:“你怎知道我吹的是《盟鸥赋》?”
月光混着薄雾洒在素衣的眉眼间,黛的睫毛掩映着如水的馥郁与婉然,微微发亮。她点点头:“李白曾有诗云:‘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鸥鸟结盟,相约为友,誓为知音。稼轩居士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他词中的豪气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可以领略到的,而那些鹪鹩偃鼠之辈则更是消受不起。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他时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水光山,自然可以怡情悦,而知音却终是难以寻觅。他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也不过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罢了。”略微一顿,她莞尔一笑,弯弯的笑眼若一泓波光潋滟的清泉,流光溢彩。“我想,面具哥哥是在借此曲感慨壮志难筹,知音难觅,想将一切的心事依托于山水吧。”
“炕出,你不只医术了得,竟然连诗词音律也多有涉及。”面具少年扭头看着她的笑脸,郁黑的眼眸中分明透着赞赏。
“不过是信口胡说罢了,孺具哥哥见笑了。素衣还没有好好谢过面具哥哥的救命之恩呢。”对于他毫不掩饰的溢之词,素衣觉得脸有些发烫。她有些害羞地低下头:“之前若不是面具哥哥出手相救,我现在恐怕已经命丧黄泉了。看面具哥哥的言藤止与常人颇有不同,然知该如何称呼?”
“如果不嫌弃,你就叫我七哥吧。”面具少年的视线自她那绝的小脸上移开,言语是一贯的波澜不兴:“我不过是个四方游历的闲人罢了,听说紫云山上奇景不绝,古迹遍布,于是慕名前来寻幽探古。刚才出手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不用记挂在心上。倒是你——”他的嗓音略微抬高:“我看你出手不凡,遇事冷静自持,毫不慌乱,应该不是个普通人家的小姑娘才叮”
素衣轻轻摇头,笑靥如,对他隐晦的称赞仍觉羞涩,但心底却有着莫名的雀跃:“我真有七哥夸得这吗?”
“我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面具少年轻咳一声,手中的玉箫与月相映,温润透彻:“而且,端看你的言行举止就猜得出,你那医术超群的师父也必然不是个普通人。”就他看来,也必定只有非凡的师父才能教导出如此出尘的徒弟。这位素衣姑娘的师父只怕是个高人。
“我师父是个隐士,人称‘无相居士’。”素衣双手托腮,盈盈的眼儿中盛满了连绵笑意。“我们长年居住在长白山,这次,我是随师父到紫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