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说娜�丁M�保�胨�嵌砸恍┏率觯ū热纭拔蚁不堆�肟腿死醇依镒隹汀薄ⅰ拔揖�=瓒�鞲�笥选保┐蚍忠员硎咀约涸诙啻蟪潭壬瞎匦谋鹑耸保��堑幕卮鹨脖硐殖霰冉献晕抑行摹6�幽么蟠蟛涣械吒缏妆妊谴笱У囊晾錾�祝慷哦鞯难芯勘砻鳎�庵直硐只嵫现胤涟�嗣腔竦每炖帧�
杜恩及其同事已经对收入、花费和快乐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好几项研究。{23} 在其中一项全国调查中,参与者们被要求为自己的快乐程度打分,说明自己的收入状况,并提供一份详细的他们给自己和他人买礼物,以及捐赠慈善机构所花费金额的清单。在另一项研究中,杜恩衡量了一些公司职员在分得3000-5000美元公司红利之前和之后的消费模式对其快乐程度的影响。类似的研究结果再次出现了:将更多的收入花在别人身上的人,比将更多的收入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更快乐。
当然,对此表示怀疑的物质主义者会争论说:研究者们将因果关系弄颠倒了,并不是花更多钱在别人身上才让你快乐,而是快乐的人才会花更多的钱在别人身上。这个问题很有趣,而杜恩和她的团队通过一个聪明的实验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一个简单但绝对原创的研究中,他们给参与者们装着5美元或者20美元的信封,并要求他们在当天下午5点之前将信封里的钱花出去。这些参与者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被要求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比如自我放纵一下,给自己买一份礼物),另一组被要求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如给朋友或家人买一份礼物)。结果,“快乐的人才会把更多的钱花在别人身上”的预言落空了,事实表明,花钱给朋友或家人买礼物的人明显比花钱给自己买礼物的人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快乐 事业和生活中的原动力(5)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就埋藏于你的大脑之中。俄勒冈大学的神经学家威廉?哈堡及其同事{24} 给实验参与者们100美元的虚拟银行存款,然后请他们躺在大脑扫描设备中。参与者们首先看到自己的一部分钱通过强制税收的方式给了一些有需要的人,然后被询问是否愿意将剩下的钱捐献出来或者留给自己。大脑扫描的结果显示,当参与者们看到自己的一部分钱送到了有需要的人那里时,他们大脑深层的两个原始区域——尾状核和伏隔核——变得活跃起来,而当参与者自愿捐献一部分钱的时候,这两个区域尤其活跃。当我们大部分基本需要(比如品尝美味的食物或者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满足时,这两个大脑区域也会活跃起来,这说明在帮助别人和获得快乐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大脑联系。
因此,从科学上讲,如果你真的想通过购物疗法来摆脱忧郁,那就通过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吧,因为作为回报,你的大脑产生的直接反应会让你感觉更快乐。
当然,你也许会说你真的没有多少钱来捐献给别人。尽管这样,善行也是随处可及的。几年前,快乐研究专家索尼娅?留波米斯基和她的同事安排一组参与者连续六周每周做五件无需花钱的善事。{25} 这些善事都非常简单,比如写一张表示感谢的便条、献血或者帮朋友做一件事情。有的参与者一天做一件善事,有的参与者一天做五件善事。那些一天做一件善事的人显示出有一点点的快乐度增加,而那些在一天内就将五件善事一口气做完的人却难以置信地显示出,他们的快乐程度增加了40%。
【心理学链接:物质主义的根源】
是什么让人们变得物质主义?对爱的占有来源于人们的性格、童年经历或者成年以后的生活经历吗?根据心理学家兰?恩格?查普林和德博拉?罗德?约翰的研究,物质主义植根于人们早期的童年生活,并且主要受较低自信度的驱动。{26} 通俗地说,物质主义者由于缺乏自信,所以需要通过对物质的占有来增强自己的信心。
这一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者首先安排一组8到18岁的孩子完成一份标准的测试自信度的调查问卷(其中的一些评估问题包括“我对自己的形象很满意”,等等)。接着,研究者向孩子们展示了画有各种形象的图片,这些图片内容涉及五个方面:爱好(比如“野营”、“溜冰”),运动(比如“橄榄球”、“网球”),物品(比如“新鞋子”、“个人电脑”),人物(比如“朋友”、“老师”),以及成就(比如“取得好成绩”、“学会一种新乐器”)。研究者请孩子们看这些图片,然后自由挑选其中一些图片,将它们组合起来说明“是什么让我快乐起来”。这个有趣的实验可以使研究者通过发现物品在选择中所占比例来评估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