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王朝!
然而,政府玩弄纸币过了头的话,就会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玩火者必自焚”。
第一个“玩火自焚”的主儿,还不是发明纸币的宋朝,而是“引进先进文化”的大金朝。
金朝统治者打败北宋之后,发现居然有纸币这种好玩意儿,可以肆意掠夺民众,于是立马就开始“向先进文化学习”——1153年,金朝仿照着“交子”这个名字,设置交钞库,发行“交钞”纸币。交钞分为大钞(1、2、3、5、10贯)和小钞(100、200、300、500、700文),以7年为一界,界满以旧钞换新钞,回收旧钞,其发行手段完全和交子一样。
3。2古代中国钞票史(2)
金章宗就任CEO之后,干脆废除了交钞七年一界的制度,改为“永久通用”。
“我的地盘我做主”,大爷我想什么时候发就什么时候发,而且还要无限期流通……
就这样,与现代世界各国纸币发行制度最相似的纸币制度建立起来了。
一开始,为了在印钞上“节省”,金朝的交钞印刷以大面额的居多,自然引起大钞贬值,北方人认死理,比较粗,觉得大面额的太多,于是拒收1贯以上的大钞。
大钞被拒收,金朝朝廷干脆大量增印小钞——看看政府这歪心操的!
大钞小钞忽然都多了起来,自然是物价飞涨,人们于是对小钞也开始拒收。
金朝统治者一看不行,干脆霸王硬上弓,下令严禁议论钞法,而且规定民间不管什么交易,超过1贯以上都必须用交钞,商旅携带现钱不能超过10贯……
大金朝崇尚武力,与周边的南宋、西夏、西辽和蒙古战争不断,为了筹措急剧上升的军费,把滥发交钞作为主要法宝——1210年,仅发军饷就运送交钞84车(这种货币单位!),导致交钞在市场上根本无法流通,形同废纸(“交钞之轻几于不能市易矣”)。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中都城(今北京)被蒙古人包围,金朝开始增发20~100贯的大额交钞,随后立即跟着再增发200~1000贯的大钞。
结果想都不用想了,每贯钞贬值到一钱,贬值率,物价飞涨,“死者不可胜数”。
贞祐三年,看交钞实在不能流通了,金朝朝廷宣布废止这种纸币,开始发行另外一种叫做“贞祐宝券”的纸币。
可这个“贞祐宝券”,由于政府发行量上仍然是丝毫不控制,不到1年就又再度贬值了,导致的结果是——“河北大饥,民相食”。
贞祐宝券及其五十贯、五贯的完整钞版'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1217年,看着铜钱上的那个“通宝”名称老百姓挺认可的,于是金朝赶紧发行“贞祐通宝”(是纸币,不是铜钱),规定1贯相当于白银1两。
老百姓一下子还真被糊弄住了,以为这和铜钱一样,也就用了几年。
可惜,过了5年之后,大金朝政府故伎重演,发行量剧增。
百姓就醒悟过来了——原来还是在耍我们啊?
立马,又是贬值。
1221年,看着前面的“贞祐通宝”都能糊弄老百姓好几年,金朝赶紧发行了“兴定宝泉”,但经历过上一次,这次老百姓学精了,到第二年这玩意就不能流通了。
金朝政府又试着改个名字,叫做“元光重宝钞”,但民间直接拒绝使用,朝廷企图再次来霸王硬上弓,强迫民众接受,但结果就是“市肆昼闭,商旅不行”。
大哥,我怕了你了,店铺关了,不做生意了,行不?
也就是说,到了大金朝最后十几年,经济体系和纸币信用已经完全崩溃,民间要么采用实物交易,要么使用白银,完全不用纸币了!
此后的大元朝,在钞票使用上,走得是和大金朝几乎一模一样的路子。
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蒙古人从部落时期一直到成吉思汗去世前夕,都没有钱币的概念,通常直接采用牲畜进行交易,实在要用到货币的时候就用金银、珠宝、人参、虎皮啥的。
后来窝阔台大汗攻灭金朝,哇,一下子发现了纸币这种好东东,也就也照猫画虎,学着金朝的样子,发行“交钞”,不过只是在特定的区域流通,有点像宋朝的交子纸币。
忽必烈当了大汗之后,开始发行通行全国的“中统元宝交钞”,随后又改改名为“中统元宝钞”,前一个以丝做本位,以锭为单位;后一个以铜钱为本位,以文和贯做单位。 。 想看书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