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3/4 页)
宫本武藏在被黄石的明军夜袭戳了菊‘花’后,攻了几次城,因为朱由校和魏忠贤通过情报得知倭寇再次侵略朝鲜的意图,又因为要进行大明军队武器的换装,把仓库里什么红夷大炮什么佛郎机炮什么三眼火铳等当时绝对是最先进的火器来个大批发,本着不用白不用,白用谁不用的原则,像不要钱一样用船只给运到东江军营地里来发挥这些要淘汰武器的余热,还附送神机营的熟练炮手上千名。
宫本武藏总算知道伊达忠宗这货为什么宁可装‘逼’,和平壤城里的明军将领黄石,还有朝鲜国王李装‘逼’谈风‘花’雪月也不肯攻城了,因为他们的军队根本啃不下来。知道守随信吉的部队根本不可靠,但又不能得罪这帮大爷砍死他们后,痛定思痛,只有把仙台藩的部队全部打发到后方去镇压占领地区的朝鲜义军,接着在城外休整等待一件武器的到来reads;。
那就是日本战国传说中的大杀器国崩,不过和明朝不同的是,那玩意不是日本国产的,而是从葡萄牙专‘门’订购的。
日本《武要辨略》作出了如下描述:天文二十年(1551),当时在丰后停泊的葡萄牙船向教堂发‘射’礼炮,巨大的爆炸声音传到了府内城的。宗麟主从在大惊之下前往观看。就这样,在离小铳传来的天文十二年八年之后,大炮传到了大友家。宗麟在大喜之下将其称为国崩。而大友家所用的石火矢现在还存留有两‘门’。
在158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岛津家久亲率两千五百兵马兵马围困了大友宗麟所隐居的丹生岛城(即臼杵城)。尽管丹生岛是四面环水的坚城,在横扫九州的岛津军面前却显得无比脆弱。幸而丹生岛城内装备了大友氏最先进的大炮“国崩”。年迈的大友宗麟面对城兵数量有限,岛津军士气高昂的事实,命令武宫亲实发‘射’安置于城中的“国崩”。( ;)一声炮响之后,岛津军虽然人员损失不大,却因此陷入‘混’‘乱’。守军中的臼杵镇尚父子、柴田礼能父子(平清水口)、吉冈甚吉、利光彦兵卫、吉田一(仁王座方面)等人顺势率军冲杀,将岛津军杀败。
作为日杂的宋伯虎每次读到这一段历史,都不禁心向往之,投靠德川家光的时候,就全力向主子推荐这款大杀器,用于侵略朝鲜和大明。
虽然贵是贵了些,但效果好啊。
买买买!不买不是人!
砸锅卖铁也要买!
喜欢就要买,钱算个屁!
必须买!不买后悔一辈子!
在宋伯虎几乎是唐僧念经的倾力推荐下,德川家光‘花’了血本订购了30‘门’,其中10‘门’先到货,马上就运来了朝鲜战场。
不过这个大杀器在前期侵略中根本派不上用处,在攻打平壤之前的战斗中,几乎没有遇到抵抗,朝鲜的瘟疫,加上军队对倭寇的恐惧,使得日本幕府军队的攻城全部都是一鼓而下。
因为一路高歌猛进,日军也轻敌起来,在攻城武器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就和守卫平壤的东江军朝鲜最后能战的部队开片,结果杯具了,被黄石的豪华装备一顿胖揍。
打个炮都能叫国崩的日本人土包子哪里见过这么多高科技,再加上国内有一代人没有打过仗,底下士兵不比当年入侵朝鲜时候凶悍,还有那么多日后游戏里的“名将”坐镇,对“天朝上国”的天然自卑感在多次失败后,演变成“明军不可战胜”的论调,在军队里流传。
在得到教训后,日军主帅宫本武藏立刻催促后方军队把“国崩”给运过来,于是在十几天后,十‘门’“国崩”送到后,立刻投入到攻打牡丹峰的战斗里,借着猛烈的炮火德川家的‘精’锐敢死队迅速攻破城寨,把猝不及防的中朝联军一举消灭,总算是赢了一场,提升了倭寇大军的士气。
在打破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后,两军就开始了十七世纪最壮观的黑火‘药’炮战。
七星‘门’上也有六‘门’红衣大炮,八‘门’佛郎机炮,城楼上炮手赌上一生的人品来开炮,希望可以在隔着三四百米的距离打中敌人。
而装备“国崩”的日军,他们就轻松多了,因为他们瞄准打的是城墙,目标比较大。没有前几次的蚁附攻城,所有的倭寇都防卫在“国崩”旁边,擦拭兵刃,等待城墙被炮弹轰开好从缺口攻进去。
炮口的焰火和白烟,伴着震耳‘欲’聋的巨响此起彼伏,没有一刻停歇,双方的火炮威力还算是属于正常范围的,并没有一炮糜烂数十里的玄幻情节出现,隔着三四百米打了几十炮,死伤者竟然才三十几人。
虽然死的人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