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 页)
很多厂家小幅面胶印机销售量下降,有的不得不面临改组或破产的境地。
在这十年的小幅面胶印机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海德堡公司、利优比和滨田公司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发展,这三家公司均由原来的单‘色’小幅面胶印机过渡到双‘色’以上的多‘色’小胶印机和数字式在机制版的直接印刷机。
在国外,小型单‘色’胶印机生产的规模在不断缩小,短版快速印刷领域正在向数字化和传统胶印机的多‘色’化、高自动化方向发展,可我们中国的小胶印机行业却仍然停留在单‘色’机的低水平上发展,相互残杀,一窝蜂地上产量、上规模,厂家由原来的10家发展到100多家,是全世界生产小胶印机厂家总数的十几倍(行业内称之为“潍坊现象”)reads;。
2000年后,虽然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潍坊依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小胶印机生产基地,部分品牌还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内库的印刷机就是潍坊产的8开单‘色’小胶印机,如果是全新的只要三万人民币,而二手的只要几千。
听说这些小印刷机是凯申物流里的陈修和何敬从苏州附近的印刷厂里收购的,原本是周边城镇里用来印冥钞和小传单的,价格便宜得很,在这个位面的第一家报纸里他们用设备来入股,总投入不到20万。再加上第一批耗材油墨和纸张等物品,也才100万左右。
楚大公知和周黛‘玉’看着这一个非常违和的场景,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
其实,这时候,他们只需要微笑就够了。
“我们……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大了?这一开始就用这么高级的技术真的行吗?这以后报纸的生产皇上说要实行本土化的,你让我们以后怎么搞本土化?”
楚大公知看到陈修和几个穿越过来的工作人员在用电脑进行排版,电脑桌上是阉党在翰林院的翰林们写的稿子,陈修正对着稿子打字。
“没关系,就算步子迈得太大也扯不到你的蛋啊,九千岁。”
楚大公知差点一掌拍死这家伙,因为他现在是没蛋的。
陈修一边打趣楚大公知一边用繁体字打字,因为用拼音来打,有些生僻字不懂怎么念,还要查字典,比较麻烦。
“掌握了超越时代的印刷技术,我们就能真正掌握大明的未来的舆论。这是中华民族的立于世界之巅的机遇,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周黛‘玉’开始抒情了,这个著名的五‘毛’是《大明人民日报》的主编。“大明的第一份报纸,很期待它的表现啊。”
《大明人民日报》创刊号,自西元1627年1月1日发售。
 ;。。。 ; ;
第183章 躺枪的邹元标
报纸办出来,是要给各阶层的大明百姓看的,但事实上能看得懂的人,只有当时的读书人,也就是大部分是士林阶层的知识分子。;最新章节访问: ;。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不是挖掘机哪家强,而是阉党和士林真的需要搞得这么对立吗?
“我们需要一个本位面的报纸主编,经过分析,这个人最佳人选是邹元标。不过在此之前”菊座对楚大公知说道。
先造谣让他知道厉害。
菊座说谣言不能作为舆论战斗争的唯一手段,但没有说不能用,好用的东西为什么不用?
就在报纸这个大杀器出现的前几天,邹元标这个东林党三君之一的士林领袖到了北京城,这可是士林的一大盛事。叶向高也来了,虽然他曾经是首辅,可士林中地位反而不如这个教了几十年书的邹元标高,这时候反倒像配角。
不过叶向高在之后的日子里非常庆幸自己能够低调进京,因为枪打出头鸟,南皋先生一来就马上被楚大公知和周黛‘玉’策划的谣言给整治得快吐血。
邹元标进京后第二天,北魏染胡同王大锤的茶馆里,一帮闲汉和一些八卦的人正‘交’头接耳的谈论什么。
“听说没有,苏州的任家啊,就是那个江南首富任自强,准备把他十八岁的‘女’儿嫁给南皋先生当小妾。”
一个獐头鼠目的泼皮爆出猛料,几个围在一起的人都兴奋的全身发抖,比嗑‘药’还舒服reads;。南皋先生啊,士林的领袖,神仙一样的人物,在古代跟后世的天皇巨星差不多,每个人都对那些高高在上人物隐‘私’有着旺盛的探知‘欲’。
“我听说任家小姐是江南第一美人,南皋先生都七十多了。”
“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