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2/4 页)
不能只是把眼睛盯着打建奴。顺道把可以解决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确保大明今后几十年的和平。”
“顺道把可以解决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皇兄,张老师,你们要干什么?”
“皇弟,你知道八白宫吗?”朱由校问道。
“当然知道,那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原为全体蒙古人供奉的“总神祗”—八白宫(室),即八座白色的毡帐,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金身之地。
这是所有蒙古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1229年秋,蒙古宗王和重臣在克鲁伦河畔曲雕阿兰举行忽勒里台大会,于8月24日成吉思汗之子察合台、拖雷,遵照父汗遗嘱,推举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即大汗位。窝阔台即汗位后,继续了对父汗的祭奠活动,并蒙古都城哈剌和林建成后在那里建立了祭祀宫,继续由成吉思汗原来的警卫部队兀良合人负责守护与祭祀。
窝阔台可汗之后,在贵由可汗(1206—1248年)、蒙哥可汗(1208—1259年)时期,同样继续了成吉思汗的祭祀。从窝阔台到忽必烈这一段时期,因征战频繁,成吉思汗祭奠也一直处于较为简朴的传统祭奠。
1260年(中统元年)3月24日,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开平自己宣布即汗位,是年5月19日建元,谥号元世祖。1263年(中统四年)将开平府升为上都。1264年(至元元年)7月,忽必烈经过四年的争夺政权斗争,终于打败了经过蒙古忽里勒台大会推举称汗的幼弟阿里不哥。8月,将蒙古都城从哈剌和林迁往燕京(今北京),改燕京为中都,1272年(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
随着大蒙古国政治中心的迁移,在上都城西北郊建立了成吉思汗祭灵宫,时称“失剌斡耳朵”(黄色宫殿)。
1266年(至元三年)10月,忽必烈在元大都建立太庙,听取丞相伯颜、安童提出的“祖宗世教,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议定”的建议,集群臣议,确定庙号,祭祀制度等。忽必烈善于采纳身边的汉臣意见,所以元朝时期,首次为成吉思汗建立祭祀庙,成吉思汗祭奠中有了一定的汉文化成份。
忽必烈在大都建立的太庙,定为八室,其八室内供奉的神主为:
列祖神元皇帝也速该把阿秃儿,皇曾祖妣宣懿皇后斡额仑;
太祖圣武皇帝成吉思汗,皇祖妣光献皇后孛儿帖格勒真;
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皇伯妣昭慈皇后脱列哥那;
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
皇伯考察合台,皇伯妣也速伦;
皇考睿宗景襄皇帝拖雷,皇妣庄圣皇后唆鲁和帖尼;
定宗简平皇帝贵由,钦淑皇后海迷失;
宪宗桓肃皇帝蒙哥,贞节皇后忽土格台。' ;'
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八室的同时,在上都也建立了成吉思汗祭祀宫殿。忽必烈钦定太庙八室四季祭祀的制度,并每年带黄金家族成员到上都,参加蒙古传统祭祀活动。
随着成吉思汗几位夫人及黄金家族成员的相继去世,祭奉的白色宫帐逐渐增多。受八间太庙的影响,成吉思汗白宫也就被称之为“乃蛮查干鄂尔多”,即“八白宫”。
约1460年,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宫帐的部落鄂尔多斯部于明天顺年间从漠北高原开始进入宝日陶亥地区(即黄河河套平原)。
1469年(明成化五年)满都鲁率蒙古鄂尔多斯部入套,八白室也随之迁入套内。
1496年(弘治九年)鄂尔多斯部大量入驻宝日陶亥地区,成吉思汗漠北的奉祀之神和四大鄂尔多也随着鄂尔多斯人逐渐迁移至该地区,与始建于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合并,形成诸多白色宫帐,俗称八白宫(室)。
1510年左右,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后,曾在八白室前举行盛大的祭典。此后鄂尔多斯部便由达延汗的孙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统领,驻牧于河套地区,并在这里供奉八白室。河套地区从此才被称为“鄂尔多斯”(意为有诸多宫殿的地方,来源于成吉思汗宫帐“鄂尔多”(斡尔朵)一词,即指有成吉思汗八白宫等诸多鄂尔多的地方)。
1649年(清顺治六年),成吉思汗后裔、鄂尔多斯济农、伊克昭盟首任盟长额璘臣将八白宫及苏勒德等圣物,从黄河南岸的伊克召迁移至郡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