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4/4 页)
成了一个乳臭未干,二十四五的毛头小子,这让杨士琦心里多少对徐天宝有所不满。
依照原定计划,徐天宝一行人出发之后,沿着安南的海岸线走,到西贡、新加坡、槟榔屿等地。再逆时针走一个大大的U字形,完成大清海军第一次对南中国海海域的完整的大包抄,也完成大清帝国第一次对东南亚一带华人居住圈的巡视和安抚,既宣示了主权,又成功地争取了南洋群岛上华人对大清王朝的支持和爱戴。
萨镇冰大致估算了一下,这一路的行程加起来有数万里,沿途停靠的港口有英属新加坡、麻株巴辖、槟榔屿,荷属日丽、巴达维亚、棉兰、万隆、三宝垄、日惹,美属马尼拉等一、二十个城市,估计绕一圈至少要三、五月之久。这真是一次长途跋涉啊。
由于此次是去东南亚各地宣抚华人,要为大清帝国撑面子,所以萨镇冰做了两项重大的改革:一是军服一律采用英国海军的军服样式,二是每人头上的辫子不作硬性规定,愿剪的剪,只留一头长发,以便跟南洋的华人保持一致。
另外,袁世凯还派遣游击蔡廷干亲自登上“海容”舰,这个人素有“铁嘴”之称,死的能说成活的,他的任务就是一路去宣讲大清的好处,抵制那些革命“邪说”。
蔡廷干(1861-1935)字耀堂。广东省香山县上恭都上栅村人,清末第二批留美幼童。留美期间,曾被分配到麻省罗沃尔机械厂学习。1881年蔡廷干奉调回国后,分配到“大沽水雷学堂”学习。在以后的四年中,他除了学习有关鱼雷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之外,同时在英、美、法的外籍教官的指导下,学习电机,采矿、测量等课程。1884年,蔡氏在北洋舰队实习期间,向担任舰队教习的英国海军军官学习了航海课程,毕业后被派往福建水师当一名士官,1885中参加了中法之战,后调任“福龙”号鱼雷艇管带(武职正四品)并赏绘花翎顶戴。1895年,参加甲午之战,被日军俘虏囚禁于大阪。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李鸿章去世,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