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w奇Qisuu書网所存粮食都埋藏在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找到的地方。但是,他们的存粮实在也有 限,即使全部集中起来,也不够红军1个军1天的食用。
躲在山里的藏民由于不了解红军的政策,不敢下山。他们通过通司捎话说:“我们的一 家老小躲在深山老林中不敢回来,没有房子住,又没有吃的食物,老人和孩子都生病了,希 望由此过路的红军快点走。要不然,我们没有吃,没有穿,在忍饥挨饿走投无路情况下,也 会想法算帐的。”
红军政治工作人员解释说:“咱们军民一家,我们到这里来是与刘湘的部队打仗的,是 帮助解放你们的,决不骚扰你们。我们和你们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咱们是自己人。”
藏民中有人则说道:“我们是人穷志不短,你们要是呆在我们这里不走的话,我们也有 办法对付你们。”
结果是一到晚上,这些当地人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放火烧房,打冷枪,搅得红军一夜 不得安宁。
红军总政治部下令严格禁止收割未成熟的麦子,要想方设法把躲在山林里的群众找回 来,用银洋买麦子或牛羊,买卖公平。
在则格、黑水、芦花一带的沟谷地带,7月中旬的青稞才呈淡黄色,可以勉强割下来食 用。等了半个月后,麦子子粒饱满,开始成熟了。红军由于断绝了粮食而又找不到当地的居 民,总部不得不下令各部队进行10天的收割活动,采用田中借粮的方法,即把银元放在收 割走麦子的田间,筹备粮秣。同时,派人四处寻找藏民回家,按当地粮价付给现款。由此过 了几天,藏民也渐渐减少了敌对情绪。
时年已49岁的总司令朱德亲自参加筹备粮秣的活动,挥动镰刀收割青稞,同战士们一 起把割下的青稞从很远的地方担回来,并且担得不比青年战士少。他为此还经常对身边的工 作人员和青年战士戏笑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呀,担不到四五十斤,还担不过我这个老头 子,唉!什么青年?”
为了准备走过更加艰苦的草地征途,各部队提出了合理用粮的16字口号,这即是: “人带粮食,定量下锅,五多五少,分饭到碗。”其中“五多五少”的具体含义是,打仗时 多吃,平时行军少吃;早饭多吃,晚饭少吃;连队战士多吃,机关人员少吃;伤病员多吃, 工作人员少吃;没有野菜时多吃,有野菜时少吃,甚至不吃。
为了在筹粮中掌握政策,团以上单位都设有筹粮委员会,统一筹粮,统一分配。对于收 割藏民地里的青稞,总政治部有个严格规定:1。各部队只有在用其他方法不能得到粮食的 时候,才许派人到藏民田中去收割成熟的麦子。2。收割麦子时,首先收割土司头人的,只 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去收割普通藏民的麦子。3。收割普通藏民的麦子,必须将所收数 量,为什么收割麦子的原因等,照总政治部所发的条子,用墨笔写在木牌上,插在田中。藏 民回来可以拿这木牌向红军部队领回银钱。红4团政委杨成武回忆这段艰辛的岁月时说: “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红军要生存!在饥饿中,能吃到一点正经粮食就相当不错 了。蔬菜简直谈不上,能吃到一点豌豆苗那就美极了。”
军团参谋长左权专门抓粮食问题,他告诫大家能搞多少粮食就带多少粮食,哪怕多一粒 也好,同时要对那些浪费粮食的现象加以严厉的惩罚。他讲道:“最近工兵连的排长孙胡才 多吃了2斤粮食,受到了严重的惩罚,这是惩一警百,我们都要吸取这个教训。粮食是我们 的命根子,在危难关头,1斤粮食就可以救活几个革命人。”
红军部队想方设法筹集粮食,准备长途行军之用。为了路上应急备用,强制规定每人每 天要筹够5个馒头的粮食,在每天的傍晚向负责管理粮食的干部交出5个馒头。毛泽东等中 央领导人也不例外。
每天做出5个馒头的工作定量是很重的。首先要到麦子地里收割,然后用火烤干后,用 手掌搓出麦粒,就这道搓粮的硬工夫,许多红军指战员的双手掌心都磨破了。最后才是磨 粉,蒸成馒头。因此,有许多人一天下来不但自己吃不到馒头,有时还完不成任务。
宣传干事李伯钊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但她的超额数也交了公。回来后只喝一点麦子粒煮 的稀粥。为了避免饥饿,就减少活动,天还未黑就躺在床上睡觉了。可饥饿中的肚子“咕噜 咕噜”乱叫,她被饿得实在睡不着。
另一间房子里的陆定一也同样被饿得四处想找点充饥的东西。他和李伯钊几乎是同时寻 找到了刘少奇的房间。刘少奇的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