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这是知青明星中的唯一一人这里仅指截至1995年从知识青年典型而升任领导干部的人而言,并不包括那些曾有过知青经历而后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如担任过河南省省长的刘少奇之子刘源等。。
吕根泽。在20世纪50年代宣传的最初一批知青先进典型中,他的知名度仅次于徐建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个富饶的稻米产区,教育程度也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据1949年的统计,延边的749个自然村,平均每村有15名中学生;137000余户农户,平均每12户就有中学生1人,延边共80万人口,中学生占1�4%。50年代以后,延边朝鲜族的教育发展尤为迅速,1952年已有小学411所,小学生115900余人;中学37所,中学生24700余人,比建国时又增加了76%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延边学校教育情况及学生活动情况》,并参见《朝鲜族简史》,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92%。据1957年报载,该自治州已达到每户都有有文化的青年农民的程度《中国青年报》,1957年5月7日。。“###”之前能从这里升起两颗朝鲜族的、全国级的知青明星,也就不足为奇了。
吕根泽,该自治州延吉县海兰村人,朝鲜族。1951年春从龙井市中学初中毕业,他聪明好学,家境也不错,本来完全有条件升学,但因体检查出肺结核而不能报考高中。他曾感到“一切都结束了”,情绪极为低落。他想过升学是为什么的问题,回答是为前途。他懂得在新社会前途并不是升官发财,但他认为总该是一条有发展的出路,而这条路在家里是不能找到的。他觉得在家里无论如何待不下去,于是读遍所有能找到的书,这些书很多是敌伪时留下的旧书刊,他几乎误入歧途。就在这个关口,他得到了党团组织的及时帮助,终于认识到自己“并没有失学,而是才开始真正地走进学校。这所学校是丰富的,它不仅是农业大学,而且是社会大学”张志民:《一条宽阔的道路》,《中国青年》,1955年第1期。。他从此积极投身于家乡的生产劳动中,开辟一块小小的农业试验田,向当地农民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担任全村的技术研究组组长。他们的互助组由于采用新的种植法,水稻每垧收获比从前的种法增产2000斤,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全村的互助合作运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榜样的力量(4)
吕根泽的经历,被当地的青年团组织所发现,他们认为这中间体现了教育青年的一个原则问题——劳动与知识相结合的问题,于是采写了报道文章,原来只打算送到《中国青年报》作为一般先进人物介绍一下,不料立即受到团中央的重视,因为对他事迹的宣传,“有助于协助党解决一部分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回乡安心务农的问题,而这正是当时农村青年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从而开展起来。1953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青年团中央写给吕根泽的信:
你热爱农村,投身于农业劳动,刻苦钻研农业技术,并有力地推动了你村的互助合作运动,而得到了显著的成绩……你的事迹,再一次告诉了农村广大知识青年如何与农业劳动相结合,向他们证明了知识青年从事农业有无限光辉的前途。
同时,该报还发表了署名王石采写的文章:《站在建设前列的年青人——记初中毕业生吕根泽参加农业劳动的事迹》,以及社论《用吕根泽的范例教育农村知识青年参加农业劳动》均见《中国青年报》,1953年12月25日。,12月30日,吕根泽到县里,在有1000余名青年参加的大会上接受了团中央和团省委给他的祝贺信,从此成为与徐建春齐名的回乡青年的先进人物。互助组转社后,他担任了合作社主任。
1954年2月1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栗又文在接见吕根泽时提出,要“让吕根泽到各地去做报告,以自己的体会向广大青年尤其是知识青年说明参加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是必要的。把分散的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没有一定数量的知识青年参加是有困难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决不该都挤到学校和机关里去”。随后,吉林省团委在全省团县委书记会议上作出具体布置,采取几种方式广泛宣传。方式之一,是通过党报、团报和印发小册子对他的事迹进行广泛传播,其中仅小册子就印发1万多本,发到了各农村团支部,要求作为学习材料;方式之二,组织吕根泽到各县和青年直接见面,做报告,还利用纪念“五四”青年节时机,组织了一次全省规模的广播大会;方式之三,通过召开各种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