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店,摆着各色奇珍,而老板们也不乏奇装异服人士。我悄悄看了,有穿韩服的,有穿大河剧里那种衣服的,还有金色卷发的欧洲人!原来古时候竟然有这么热闹的地方!
我和石竹两个人,像是第一次进城的刘姥姥,尤其是我,已经挪不开步了。李景明在前面开路,催促着:“姐姐,真正的好东西都在快意楼呢。”石竹恐我被人挤到,也搀着我往前面走。
“前面的小伙子,请留步。”一个戴着顶大帽子,头上插着羽毛的欧洲人拦住了李景明,用蹩脚的中国话说道:“好东西可不是只有快意楼有,我们也有,大伙儿说是不是啊?”
旁边人看有热闹,都停住围观,这老板的话得到了两边商铺老板伙计的一致赞同,纷纷叫好。李景明见被人拦住,红了脸,恼怒道:“你们能有什么好东西,真有好的,还不是都送到快意楼了。”
那洋人呵呵一笑:“我这‘远洋奇珍馆’开张不久,虽不敢比快意楼与其他各位同行,却也有几件稀罕物,还请公子品评一二。”
我心里觉得好笑,这洋人真聪明,知道用这样的方法做广告,不知他到底有什么稀奇的东西,才敢这么笃定旁人不识货。
李景明是个好事的,平日里也见过不少东西,加之他本来就喜欢斗鸡走狗,搞这些小玩意,对自己也有几分信心,所以也不管石竹拼命给他使眼色,对那洋人抱拳道:“还请老板让小可开开眼界。”
那洋人也做了个请的手势,把我们让进了他的“远洋奇珍馆。”,旁人见有热闹可看,也都纷纷进了馆,我暗笑,这老板真会做生意,这么快就给自己赚了人气,他家的宝贝这些不管我们认出认不出,都会在快意街乃至平安京打下名头了。
那洋人说,他叫约翰,因本来姓名太长,所以起了个诨名叫李约翰,乍听名字还以为是大晏人呢。李约翰请我和李景明坐下,又吩咐了伙计几句,这才说:“李约翰久闻大晏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山川秀美,器物玲珑,十分向往。从家乡走了两年,跋涉万里,历经苦辛,才来到大晏,带来了几件家乡的玩意,还请大家品鉴品鉴。”
我听这李约翰,虽然发音不准,却言辞流利,说话有礼有度,心中佩服。能不远千万里来大晏发财的,没有大智大勇,早就死在路上了,光有智勇也不够,还要有好运气,李约翰怕不是简单人物。
说话间,一个洋娃娃捧着流金的盒子到了奇珍馆的大堂,我看那娃娃,雪白的肌肤,栗子色的卷发,蓝色的眼睛,真是漂亮极了。平安京的人虽然见多识广,可这样可爱的洋娃娃却也少见,都纷纷赞叹。那洋娃娃也不怯生,送上盒子之后在李约翰身边站着,笑盈盈的看着人群。我坦白讲,我是萝莉和正太都控的,看到这么可爱的孩子,我就忍不住想摸,想逗,眼看鼻血就要喷出来了。
李约翰当着众人,从怀里掏出钥匙打开了宝盒,又擦了擦手,隔着张帕子,万分小心的从宝盒里取出一个圣母玛利亚的雕像。我看到这个,心里暗笑,你拿个观音出来说是开过光的还差不多,你拿玛利亚出来谁买账啊。
李约翰小心翼翼的用帕子包住雕像的底座递给李景明,李景明拿过来一看,臊红了脸,原来玛利亚身着薄纱,线条可见,正怀抱着婴儿耶稣。我强忍着没笑出来,要是雕的是正在哺乳的玛利亚,不知道会不会被李景明给砸了。其他人见玛利亚穿得清凉,也都纷纷侧目,表示有伤风化。
李景明定了定神,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对李约翰说:“这也没什么稀奇,不过是个小人儿,咱们的三彩,定窑,汝窑,出的东西都比这精致漂亮。”
李约翰听了也不着急,微微一笑接过去摆弄了下,放到桌上,玛利亚竟然抱着耶稣开始转圈了,李景明和一干围观群众见这情形,都只会赞叹不会说话了。只有我心里了然,原来是个音乐盒啊。
李景明起身围着音乐盒转了两圈,啧啧称奇,围观的人也越靠越近,纷纷问李约翰:“这是什么玩意儿?怎么还会唱?”
李约翰见人们的反响,难掩得色,拿起音乐盒介绍到:“这叫八音盒,只要您往这里扭上几圈,就能演奏音乐,这个曲子叫《圣母赞》,不是在下夸口,这可是难得之物,我国最精巧的匠人用了半年才做出来的。”
“哎呀,这响可真好听。”
“可不是么,还能转呢,莫不是里面有小人在推?”
“说不定是使的什么障眼法,大伙可别被骗了。”
人群里议论纷纷,我却笑而不语。人家做生意的,万里迢迢也不容易,我要是去搅局,那可就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