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斯的电话。他为白天的态度道歉,并告诉杨澜说,他已经跟其他同学道歉了,希望大家都能原谅他。最后杰斯很真诚地对杨澜说:“谢谢你。谢谢你们。”
杨澜的同学里还有其他一些人,他们都在与杨澜的学习生活里表现着不同的精神世界。佛上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杨澜的这些同学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着不同的世界,杨澜在跟他们共同学习的时候学到了很多。
。。
同学之间的性情(2)
比如上面的杰斯,杨澜后来就经常向他请教抽象电影问题。
不同的人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人生启迪,杨澜在自己的同学身上学习到了更多的书本以外的知识,这让杨澜开始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杨澜的另一个同学安德烈,带给杨澜的知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计划,特别是影视制作上的前期预算,这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因为安德烈在制作电影作业的时候,就常常的发生资金不够的情况。原因很简单,他家有钱,所以,做电影作业的时候根本没有一点计划,你想这样来做电视能不超支吗?
安德烈的父亲是个医生,经营着一家很大的私人医院,家里很有钱。因为有钱,所以安德烈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一个预算规划。他在做电影作业的时候,就很浪费胶片,学校给的有限费用根本不够他折腾,常常是还没有开始,就没有胶片了,于是就只能自己买,反正家里有钱。有困难的同学,他也经常来救急,让杨澜感觉到同学之间的情意。但杨澜从安德烈身上同时也看到了,做一个制片人一定要有计划,不然做电影是会透支的。
还有因为喜爱电影而抛弃优越工作的蒂姆,他让杨澜感觉到喜欢一样东西,其实是可以放弃所有的。杨澜觉得,她这些同学,有什么就说什么,性情像孩子,不像有些人总是有什么却不说什么,很多话都压在心里,城府很深,不容易接触。跟这些同学在一起,杨澜觉得轻松惬意。大家不高兴就吵,吵得不留余地,和好了又亲热得不得了,好像从来没有过艺术上的争执一样。
在这样的环境里,杨澜怎么能不成熟呢?
�
。。
老师的人格魅力
�
杨澜的那些大学老师也给杨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用一种人际关系来真实地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美国读书的700多个日子里,一些老师对杨澜的关照,也让杨澜在心存感激的时候,对他们念念不忘。毕竟杨澜在这里的所学所知最后让杨澜成为一个成功的电视人。让杨澜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位。
麦特劳克教授,做了很长时间外交官的一个人,曾任美国驻前苏联大使。他教授的课程是“现代外交”。在哥伦比亚大学里穿便装上课的教授很多,但麦特劳克教授却从来没有穿过一次,每节课他都西服革履,一丝不苟,上课时的说话也是字斟句酌,不露一点破绽。如果不认识的学生走进来,一定想不到这是课堂,可能会以为是外交官的演讲呢。这样的严谨给杨澜留下深刻印象,也使杨澜意识到,服饰对一个人的仪表有多重要。
虽然麦特劳克教授服装规整,语言严谨,但他的课却很生动,他总会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让大家意识到外交上的一些小细节的重要性。他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有一次,教授应邀参观农场。为了显示平易随和,教授特地换上了布衣布裤,没有穿自己平时习惯的西装,没想到,这一换装反倒惹恼了那些农民。他们认为教授穿着过于随便,是对他们的一种轻视。让教授很尴尬,一直解释着误会,但这次经历让教授意识到,不能小看穿衣戴帽这样的小事。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任何疏忽有时候都会导致错误,有些错误能犯,有些错误却是不可饶恕的。
有次,教室里的空调坏了,当时天气很热,教授不停地掏出手帕擦拭汗水,后来实在热的受不了,他脱下西装上衣,很认真地搭在椅子后背上,却不解开衬衫的领子和袖口,领带也很“严肃”地坚持在自己的岗位。杨澜被感动了,因为教授当时讲课的主要内容是“外交官的纪律性”。杨澜知道,教授是在以身作则,也许教授本身就有这样的好习惯。杨澜从教授身上看到,如果一个人能战胜自己的欲望,抵御住外界的诱惑,这个人一定会在任何场所里都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另一个对杨澜帮助很大的教授,是约翰逊教授。他是杨澜所在的国际传媒系主任,也是杨澜的指导老师。这是一个很慈祥的老头子。报纸记者出身让他写得一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